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打造优秀企业文化的对策与思考
王勇
//www.workercn.cn2015-11-09来源: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个企业要具有竞争力,首先要看这个企业是否确立了先进的经营理念,是否存在着活力是否具有凝聚力,是否已建立起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元素: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实施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文关怀。首先,实施人性化管理应该在挖掘企业文化载体上下功夫。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体比赛、文艺演出等,活跃员工生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对员工岗位、技术、业务及企业文化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培养现代企业员工应有的情操,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其次,人性化管理应该充分发扬企业民主,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保障员工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搞好企务公开,民主监督,提高企业行政的透明度。

  2.提高经济效益,完善薪酬制度。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和创造力,真正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和正当权益,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通过考核、奖励、晋升等方式,全方位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大多数员工,特别是让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得到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让他们得到工作成绩与个人利益同步发展。同时,企业还应该在“人尽其才、各就其位”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一系列旨在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竞争意识、员工贡献率的管理办法,提高员工工作、贡献的积极性。倡导全员爱岗敬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真正建立与企业“兴衰有我,荣辱与共”的一体关系。

  3.营造企业和谐内部环境。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号召企业员工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建立起团结友善,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彼此平等,和谐融洽,亲密无间的同事关系。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和子分公司是企业根据其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立相应的部门和机构,是企业决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各部门之间工作有序、关系顺畅,必须做到“政令畅通”,避免相互推诿,才能保证企业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4.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要不断增强干部员工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企业自主经营与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监管的和谐。不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员工中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氛围。在市场竞争中,要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构建与各类市场主体以及各地政府、社会各界的和谐关系,努力形成竞争有序、经营有道、合作有力、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和谐局面。

  (二)以“创建机制”为着眼点,在规范运作中发挥约束力

  1.建立行为规范机制,形成团队合力。首先,要把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企业的高层主管是企业经营的主角,也是企业文化、风气的创立者,其价值观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要通过中心组学习,好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创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其次,要加强企业模范群体的典型选树。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崇尚什么,追求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传统手段,同时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2.建立氛围感染机制,塑造企业形象。要注意发挥党、政、工、团的优势,从优化周围的小环境做起,逐步在企业建立起一种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环境氛围。一是注重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形象的展示与识别能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可以将企业机构的变迁、企业理念系统的内容、组织机构设置、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分工、企业标志、徽记的释义、企业发展战略等体现企业文化精神内容的精华部分,汇编成册,形成《企业视觉识别手册》,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精神理念,得到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二是始终要把企业宣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内外传播的主渠道,注意提前介入,尽早规划,形成良好的宣传声势和氛围,打造企业品牌。

  3.建立情感渗透机制,注重人格力量。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尊重个人感情,造成一种亲密友爱、信任的企业气氛,满足员工的社会性心理需要,使员工通过归属感对企业形成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竭尽全力帮助企业成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日益注意精神生活的改善,逐渐改变旧的消费观念,将吃穿玩乐融为一体,业余文化生活、文化娱乐的价值日益显现出来。作为企业文化一部分的业余文化活动,戏剧、摄影、美术、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朗诵、演讲、棋类、集邮、缝纫、养花、钓鱼、跳舞、旅游、滑冰等等,不仅作为紧张工作之余的体力、脑力恢复性的调适,而且进一步作为人们娱乐、享受、愉悦的身心调适。

  (三)以“创新方法”为出发点,在加速发展中体现引导力

  1.引入生态文化新理念。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文精神,但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企业应把生态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重视员工价值的同时,更重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2.创建学习型企业新模式。为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要始终坚持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学习环境。一方面要制定激励政策,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对学习型的科室、车间、班组,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进修学业优良者或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要定期评选表彰,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另一方面,要制定规章制度和营造竞争氛围,造成一定的外部压力,引导员工主动学习,建立健全有利于公平竞争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突出学习绩效在竞聘、晋升等的评价作用,按照“全员学习、全员考试、全员达标、全员提高”的原则,以企业的发展需要为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开辟多种渠道,丰富学习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考核力度,严格执行“认岗达标”的考核制度,鼓励员工向“一专多能”发展。

  3.贯彻标准化的工作程序。管理标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它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单位、部门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产品质量的管理上,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因此,管理标准成为辅佐技术标准的工具。企业要进一步梳理和规范各项管理流程,建立企业标准管理体系平台,要借助标准化的方法和工具,全面完成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整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标准化体系。一是要建立包含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经营性指标等在内的多维度工作目标体系,通过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持续过程循环,发挥目标导向的提升引领作用;二是要切实提高标准执行率。要围绕提升标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标准,切实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促进标准执行率不断提升,要通过重点发挥好内外部审核、专项检查、管理评审等活动对企业的持续改进作用,建立和完善标准执行率的检查监督机制,从而促使企业和员工从标准强制执行向自觉执行转变,真正通过工作标准的实施,推动队伍文化建设工作,实现各项工作上水平。(作者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合肥地铁经理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