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陈政高
//www.workercn.cn2015-11-19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的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十三五”时期优化区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必然要求。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要以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发挥区域发展潜能、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空间结构、推进转型发展、增强承载能力为重点,实现区域空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绿色化开发利用。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的重要意义

  丰富完善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全面开发开放格局,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生态条件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发展差距客观存在。国家针对不同区域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区域战略,形成了区域发展的四大板块。近年来,中央又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三大战略与四大板块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体系,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承载能力,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5%,正处于城镇化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妥善解决“三个一亿人”问题,推动农村人口同步实现小康。这对我国区域空间承载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提升城镇功能,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潜能与活力。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区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议》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当前,我国区域空间利用还存在开发模式粗放、生态保护不力、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优化区域发展空间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通过建立健全区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提高区域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优化开发利用结构,增加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提高生产空间利用效率,推动区域空间开发模式转型。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的主要任务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有序推进。要做到先摆棋盘后落子,形成纵贯东西、连通南北、覆盖全国、辐射世界的区域发展空间格局,使城市群成为集聚人口和产业的主要平台。要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在点上形成一批中心城市和重点经济区,在线上优化支撑城镇布局的设施网络,在面上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形成均衡化、网络化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议》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区域发展空间的总体布局。一是坚持国际视野,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依托黄金水道打造长江经济带,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二是继续有序推进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区域发展。东部地区加强陆海统筹协调发展,使沿海开发开放向纵深推进。中部地区发挥好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就近、就地城镇化。西部地区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经济增长极,提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城和小城镇的区域服务能力。东北地区巩固振兴老工业基地成果,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尽早实现全面振兴。

  培育发展重点城市群,打造人口和产业承载新空间。城市群是我国人口、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是城镇化区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阶段和主体形态。《建议》提出“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重点。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重点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的功能,使这些城市群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形成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引擎和战略支撑。加快培育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使之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城市群内部分工合作,形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彰显的新型城市群。

  打造一批中心城市和重点经济区,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节点。《建议》提出,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职能;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培育和激发城市发展新动力,更好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一是提升既有中心城市的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既要培育北京、上海等直接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文化交流的世界级城市,不断提高其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又要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培育各类专业化城市。二是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新的中心城市。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选择一批边境口岸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地区的节点城市,培育形成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三是依托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加强城镇之间的要素流动和功能联系,促进产业协作、功能互补,形成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区。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