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读书可治“愚病”
李亮
//www.workercn.cn2016-01-2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国西汉时期经学家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认为读书能够治疗人身上的种种“愚病”。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培根也认为,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自古未有完人,尤其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感染了一些“病症”:迷茫、浮躁、懒惰、固执等等。在我看来,读书恰恰是一剂对症良方。

  读书可治迷茫。迷茫就是找不到方向,特别是年轻的时候,经验阅历少,选择诱惑多,难免产生迷惘和彷徨。曾经有一位青年读者写信向杨绛先生讨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迷茫,杨绛先生回信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这真是一句简单而精辟的概括。如何在纷繁复杂中保持灵台清明,不至于方寸大乱?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阅读能帮人明黑白、辨是非,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待认知达到一定高度,自然能拨云见日、披沙拣金。前人书中的经验,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颇有启迪。经验每多一分,迷茫便减一分。

  读书可治浮躁。浮躁就是静不下心,沉不住气。譬如,好些人都有手机依赖症,明明有工作要做,却隔一会儿就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没办法沉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这就是浮躁。读书首先要静下心来,不然就读不下去,而且随着书页的翻动,它又能够培养专注力。阅读短期内无法带来功利的效果,看似一件无用之事,但只要发自内心,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作用必能慢慢体现。我发现周围凡是那些爱读书、读书多的朋友,大都具备沉静和专注的能力,很少浮躁之气,也不会急功近利。

  读书可治懒惰。当下懒病之盛行,甚至催生了“懒癌”这样的流行词。懒的一个表现是拖延,起床要磨蹭半天、工作等到最后期限。凡事都“明日复明日”,再大的雄心壮志和宏伟计划也被拖延消磨殆尽。还有一种懒表现为取巧,比如很多人把浏览代替阅读,看看网页、手机就以为学到知识了,看似孜孜以求,实则是在偷读书的懒。所谓良药苦口,持续深入的阅读也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想想那些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求知者,看看那些日程表密密麻麻的“学霸”,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懈怠和散漫,而是充满自律自强、奋发向上的朝气。

  读书可治固执。固执即过分地相信并坚持己见,鲜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勿固、勿我”,倒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比较常见。固执更大的危害是以“我见”代替“众见”,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想法强加于人。固执的根源还是见识不够,越浅薄的人越固执,井底之蛙总认为天空就是那么一小块圆形。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见识和阅历越是增多,心胸反而越是豁达。阅历只能随着时间积累,见识却可以通过读书增长。书籍是了解大千世界的一扇门,能够走过这扇门的人,自然知天地之广大、一己之渺小,愈发懂得谦冲自牧,固执和自以为是也就越来越少。

  拿起书本吧,无论是大家经典还是怡情小品,无论是经管法还是文史哲,都可一读。手不释卷地去体会那种“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的读书之乐,种种“愚病”自然也就不药而愈。

  (作者为河南省濮阳市委办公室干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