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月19日,文化部艺术司组织召开了2015年度音乐发展形势分析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音乐理论家和评论家结合新时期以来音乐界的一些主要问题和现象,对当前音乐领域的创作和实践交流讨论,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加强音乐评论和评论人才培养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明文军在会议开始时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评论的良好氛围,文化部于2015年设立了艺术评论体系建构和引导计划,开展了评论人才培养,资助了评论媒体,加强了艺术理论研究,提高了评论有效性和针对性。2015年的文艺评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组织一年一度的艺术形势分析会,编辑出版年度报告,在《中国文化报》开设了“艺海观潮”评论栏目,已经发表了60多篇评论文章,编辑了《2014年中国艺术发展态势研究》等。近期我们将按艺术品种组织系列的年度艺术发展形势分析会,盘点2015年艺术创作上的成绩、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稍后将撰写出版《2015年度中国艺术发展态势研究》。
中央歌剧院原院长刘锡津介绍,为了加强民族管乐的理论评论工作,中国民族管乐协会成立了一个二级机构——中国民族管乐协会的民族评论专业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会成员都是音乐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撰写评论文章,进行现场征集、现场点评,通过这样的活动,使评论工作引起更多重视,这对音乐发展非常重要。
《人民音乐》副主编张萌用“接地气”来评价2015年的音乐评论工作,他说原来只是音乐评论行业内的人进行音乐评论,现在,表演的、研究的、创作的、协会的,各个行业都参与到音乐评论人才的培养当中。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多机会去关注中国音乐发展现实,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在国家艺术基金指导下举办的全国音乐评论人才培养项目,选拔了40多位专业音乐评论人才,接受了高强度的训练,这些人才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他们的很多评论文章已经在当地媒体上发表。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音乐学研究所所长居其宏把音乐评论工作归纳为“三评”:一个是评论,二是评奖,三是评选。就评论而言,他认为中国歌剧音乐剧跟西方相比起步晚,评论应以鼓励为主,但有问题还是要如实指出来;就评奖而言,要公平、公正、公开;评选,要本着“依托专家、严守程序、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十六字方针。他提出要通过有效途径做好艺术评论工作,一是要发挥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二是要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中国交响乐团乐评人卜大炜在谈到国交的创新发展时提到,国交创新的一个最大突破口就是与中国本土原创交响乐相结合,在保持国交乐团专业性的基础上,让民族交响乐走向寻常百姓,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让高端文化接地气,对中国本土原创交响乐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歌剧》杂志社主编游暐之提到,《白毛女》是民族歌剧的典范,它之所以能够长常演不衰,就是因为这个作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与观众是共通的,这就是为什么它能够长久地感动观众。
著名作曲家伍嘉冀认为,优秀的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反映当下,最重要的是反映当下的人。他谈到了几个成功的作品,如歌颂打工者的《京城望月》,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中国造》,怀念人民好干部的《老刘》,这些作品深入当下的生活环境,表达最真实的生活情态,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色和人民的生活,深深地为观众所喜爱。
中西合璧 融会贯通
在传承经典的传统民族音乐和向西方音乐艺术借鉴这两个方面,与会专家也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并提出二者如何结合的建议和方法。
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赵东升谈到民族音乐面临的困境时说,今天的民族音乐作品缺少了传统的优美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西方现代手法创制的新奇、怪异风格,这类作品误伤了观众对民乐美好的热情,使民族音乐脱离了大众、远离了市场,用西方音乐听觉习惯来改造中国音乐传统,从而淡化音乐中突出旋律的优势和特点,这是多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在专业化创作上出现的“通病”。因此,民族音乐的振兴亟待对传统民乐的重视,但同时也要借鉴西方音乐的精髓,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卜大炜在谈到中国歌剧发展现状时说,中国歌剧目前处于一个极具挑战的时期,既有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传统音乐为承接,又有西方歌剧艺术可以借鉴,但如何把传承和借鉴结合起来?《白毛女》开创了民族歌剧新格局,它的“新”不仅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声乐写作上,浓缩和夸张了现代汉语的音韵优美,完成了戏曲声腔和现代汉语的结合,从而使戏剧性有效融合到音乐中,戏剧音乐得到了新生。当年那些老一代作曲家把握到了中西方歌剧的精髓,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有了这部经典。如今,要让70年前的经典,启航今天的歌剧创新。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项阳提出,要在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深层内涵的基础上合理地采用西方的一些音乐教学方式,音乐理论的建设非常关键,因此,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1987年开始编撰《中国音乐年鉴》,现在已经编了二十几卷。通过编撰音乐年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音乐理论研究团队,有人专搞音乐创作,有人专搞表演。理论的、社会音乐形态的,现在又加了音乐产业,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在做。
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主任、教授刘红梅提出音乐剧是一个外来的演剧形式,有特殊的规律,我们要认识这些规律,并且努力把这些规律本土化或者民族化,把作品体现的思想和人物充分展示出来,要说我们想说的话。用中国的经典剧目、用中国的故事、用中国的文化,用西方先进的手段演绎出来,这样的结合方式目前来看是可行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宏锋站指出,要先把传统音乐搞清楚,如果连自己民族音乐的特点,包括旋律性的特点、合成语言特点、曲式结构等都搞不清楚,那么创作可能很难展开,或者很难进一步走得更远。把自己民族音乐的特点研究清楚是一个理论家的责任。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高拂晓谈到,要加强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融合和讨论,有组织性地策划一些学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强学者与作曲家、表演艺术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