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安徽 “调转促”的战略重点。近年来,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快速增大,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已经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引擎。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8921.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2.4%,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拉动全省工业产值增幅3.5个百分点。但也应当看到,我们调查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面临资金、人才、市场需求等难题,这是推进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所要着力化解的。
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构建适合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内部评级授信体系,除企业经营外,还要考虑企业的成长性、企业行业发展状况、企业所处的发展周期以及企业创新项目周期等因素,准确地评价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信用等级。政府要从信贷支持方面,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鼓励银行、担保机构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重点项目,还可以用贷款贴息的方式,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鼓励商业银行针对不同时期的企业特性,创造出适用于企业不同阶段的信贷产品,同时配合着业务流程上的创新和改造。帮助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尽快上市融资。鼓励战略性新兴企业发行债券,以实力强的企业为主导,联合多家战略性新兴企业,发行集合债券。
2、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证。一要加强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紧密加强校企合作,搞好企业人才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衔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鼓励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让企业高管、技术能手参与教学,逐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培养,逐渐构建起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级科技人才后备队伍。二要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业绩考核等评价制度,加强激励力度,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兴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促进本土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努力为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和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广阔的空间。三要优化人才引进方式。逐渐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系统工程,优化人才引进方式(可采取政策引才、以才引进、团队引进、项目引才等方式),广纳国内乃至全球优秀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有针对性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 “海外人才工作站”,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有的放矢地招引高端科技人才。
3、提升科技创新内生能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保护创新、支持创造的良好环境。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配备具有较高素质的专职工作人员,成立专门的执法队伍,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基础建设。企业要加大知识产权投入,将知识产权纳入产品开发、技术研究、生产制造、市场拓展、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和维权援助工作机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二要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在整合提升现有研发机构的同时,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打造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轨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形成功能配套、服务专业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延伸“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服务链条。着力加强标准、计量和检验检测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国家级检测机构为核心、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和培育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代理、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和技术培训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服务标准和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三要构建官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要破除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体制障碍,打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自我封闭的结构系统,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主体与科技资源研发主体的结合,建立官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机制。聚焦安徽省八大新兴产业,强化目标导向,创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
4、培育和创造市场需求。具体路径有二:首先要发挥政府购买对于普通民众具有的特殊引导和示范效应,完善政府购买制度,通过发挥政府采购职能刺激消费需求,扩大消费市场。加强宣传和引导,增进消费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消费者购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要予以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提高消费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事实上,这也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德国通过颁布《可再生能源法》,确立对新能源发电入网电价的补贴政策,在众多企业和家庭中推广新能源发电设施,对私人安装太阳能装置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开拓了德国国内新能源电力市;英国对采用太阳能、水循环装置设计和无污染涂料装修成的环保型绿色住宅,减免印花税。政府还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应用配套设施建设,如信息网络、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等,为这些产品的应用、推广扫清障碍。其次要积极培育和拓展国外市场,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为首要方向,以产品质量的提升来增强国外消费者对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认可度和选择力。通过实行出口贴息贷款、担保贷款、政府援助项目等政策,鼓励和支持省内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境外市场。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标准体系,鼓励省内战略性新兴企业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以话语权和裁量权的提升促进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空间。
5、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在坚持五项原则(瞄准前沿、着眼未来;自主创新,科技支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集中突破)的前提下,统筹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省政府部门要合理规划引导各地根据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战略定位不同,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搞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各地在新兴产业布局上,要尊重市场配置资源规律,坚持错位发展,突出特色,选准首位度产业,遴选出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作为突破口,避免“单兵突进”,防止一哄而上,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而形成新的产能过剩。
6、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政府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如土地使用、税收和信贷优惠,技术支持和技术创新补贴,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大力引进和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并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吸引许多战略性新兴企业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入驻。但企业集聚并等同于产业集群,要注重发挥企业间协同效应,在产业链的培育上下大功夫,重点支持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企业,在集群内形成创新——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由大到强。目前,合肥新型显示、芜湖机器人、芜湖汽车、蚌埠新型高分子材料等产业已具备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良好基础,近期要重点培育发展好这几个产业集群,推动其不断做大做强。(作者单位: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
——关于河南省鹤壁市统筹经济与生态发展的... | 2010-12-09 |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 | 2010-12-09 |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 | 2010-12-09 |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 | 2010-12-09 |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 | 2010-12-09 |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 | 2010-12-09 |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 | 2010-12-09 |
理论周刊: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 | 2010-12-09 |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四坚持四推进” | 2010-12-09 |
以“三个转变”为引领 稳步进入“质量时代” | 201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