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其中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首位产业是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消费升级新形势,大力发展和创新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服务业的产品、商业模式、过程及组织等创新层出不穷。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提升,许多新的更为丰富的服务供给应运而生,由此推动了电子商务、健康服务、现代物流、地理信息及互联网金融等新行业、新业态的兴起和快速成长。在“调转促”进程中,安徽服务业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向:
1、网络化。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服务的网络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人们的生活服务日益网络化。在这一背景下,安徽省应积极推进网络平台、网上购物、网络营销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物联网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如应用于银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和金融产品中,促进金融服务业的产品、服务、渠道和管理的创新。
2、融合化。产业融合,特别是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渗透融合,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安徽省在促进服务业融合发展中,要注重两个重点:一是促进文化、设计、广告等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提升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促进高端制造业品牌的形成,同时推进服务业整体发展规模的提升。二是推动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观光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服务业发展水平。
3、外包化。安徽省应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利用皖江示范区建设契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把握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发展跨境服务外包。大力发展汽车服务、数据、金融服务、呼叫中心、动漫游戏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业。搭建服务外包信息交流合作平台,推进合肥市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4、协同化。服务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拓展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也为服务业的集聚化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城镇规模的扩大将大大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在推动安徽省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大力推进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服务业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打造综合型国际型大都市,推进服务业的产业集聚。
安徽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安徽实现“调转促”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从本省的现实条件出发,突破制约发展因素,重视服务业“质”的提升,在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规模的同时,注重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推进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占主导地位转变。在战略谋划上,重视、鼓励和引导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形成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共识和合力;在机制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的作用,深化服务业市场改革、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政府规划引导与产业政策支持;在要素上,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重视创新人才和创新氛围的培育,搭建创新要素服务平台,促进服务业层次水平提升、内部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和产品模式创新,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互动融合,推动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为此,需要运用以下举措:
1、明晰和加强战略引导。适应发展阶段转换,改变以往重工业、轻服务业的传统战略理念,兼顾服务业与其它产业共同发展,处理好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协调发展关系,处理好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关系,从现实与长远的结合上,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当前亟需做好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的现实情况,重视对服务业发展的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明确具有高前瞻性、高标准的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引导和统筹协调。
2、改善市场制度环境。首先,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开放,打破通信、教育、医疗、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垄断,放宽一些垄断性服务行业的准入门槛,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破除行业进入壁垒。鼓励并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行业,促进中小服务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实现服务业投资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其次,促进服务业市场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建立公开透明、高效规范的市场监管体制,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再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保护服务企业的创新成果。最后,推动服务行业协会的发展,建立行业协会与政府实现良好沟通的合作机制和谈判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沟通政企关系、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作用。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现代服务业必备的交通、通讯、网络等硬件条件,加快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快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传递和流通。加大力度完善基础结构设施,加强全省区域及周边的交通、通讯和信息网络等建设。注重提升服务企业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加速电子商务的运用和发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同时,加强服务业集聚载体的建设,合理进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产业布局,以及主体功能区、开发区的基础建设与功能定位,增强服务业的发展载体城市的功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4、加强政策支持。服务业领域涌现出大量新兴行业、新型业态和新兴模式,其中许多尚在初创和发端,属于“幼稚产业”。根据国际惯例,对这些服务业可以由政府提供必要的扶持。一是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兴服务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提供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二是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服务业投资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配合使用细分行业的产业政策,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对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可以在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土地供给及供水供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5、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是集聚资源、服务企业的有效载体,包括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信息服务等。一是创造有利于社会资本引入的环境与平台,构建适合高端服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信贷模式,拓展多渠道融资体系。二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政策优势与安徽本地高校研究机构资源优势,构建服务业创新集聚地。三是加大力度培育创新型人才,重视人才的培训、交流与合作,建立高端人才引进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打造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库。(作者单位: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
论文选编(二) | 2012-03-29 |
论文选编(四) | 2012-03-29 |
山东“两个翻番”的难点及对策 | 2012-03-29 |
金融支持煤炭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路径 | 2012-03-29 |
湖北服务业亟需跨越发展 | 2012-03-29 |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转型升级路径 | 2012-03-29 |
推动流通业的供给侧改革 | 2012-03-29 |
做好顶层设计 推进全域旅游 | 2012-03-29 |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2-03-29 |
如何推进安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2-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