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创新驱动对发展的重要性,鼓励我省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居首。安徽作为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在创新引领转型发展上作了长期的探索,以创新型试点省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两大平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培育后发优势,扩大新优势,努力探索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发展新路径。我们要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发展的信心与底气,走追赶式创新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习总书记期望的“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目标。
以改革为起点,探索制度创新之路。过去安徽经济农业色彩浓厚,城乡二元体制显著,“三农”问题比较突出。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大包干”,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改革农村经济制度的重大尝试,所探索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启了安徽这一农业大省的变革之路并推向全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小岗村,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安徽也因率先推行自下而上的制度改革而成为全国改革的发源地。正因如此,安徽在制度创新改革中争取试点,制度创新由农业领域迅速向其他领域扩展延伸。我省不仅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全国新型城镇化省等试点省份,而且也是全国创新型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等试点地,拥有多项先行先试的自主权,为以改革为起点探索制度创新之路打下基础。立足新起点,努力抢先机,加强政策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为创新发展构建新机制、提供新动力,从而释放改革红利,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这是我省培育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以升级为主线,开拓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安徽过去依赖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产业体系,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高,多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钢铁、水泥等资源型产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新常态下靠拼资本、拼资源、拼环境,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难以为继。我们应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安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下功夫,并逐年加大力度。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到去年提出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安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工业增速14%以上,居中部地区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0年1116家增加到2015年3157家;掌握新技术、新产品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37.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已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四成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四个产业规模超千亿元。在一些新兴产业与新兴领域,安徽后来居上,不逊于发达地区,如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更是从零开始发展成为安徽规模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践证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行一步,在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谁就能抢先实现产业中高端技术升级、价值链上制造服务型升级、产品结构的升级,从而推动从“制造”向“智造”的产业升级,再造新的优势。
以人才为核心,开启科技创新之路。安徽科教与人力资源丰富,高等院校的数量和在校学生的数量位列全国前列。然而,人才流失、人才缺失、人才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人才要素成为安徽创新要素配置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期间赞誉安徽是“科技大省”,这是对安徽推进科技创新的期待,也是对安徽要注重培养人才的要求。在知识和信息已成为发展主要动力的现今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安徽持之以恒突出人才战略,相继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强化以创新方式释放人才红利。截至2015年底,安徽的研发投入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速,研发投入目前位于全国第16位,14个基地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数达到291个,区域创新能力升至第9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40%。全省拥有有效发明专利增幅居全国第3位,首次进入全国专利综合实力排名前十强,一批核心技术、优秀专利成果的产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安徽要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人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引进高端人才、国内外行业顶尖人才。与此同时要注重大规模培养本土人才,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筑巢引凤”,以产业留人、平台留人、环境留人,通过人才战略实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以开放为导向,开辟区域发展创新之路。全面开放的现今时代,安徽将“引进来”作为对外开放重点,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010年1月,安徽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首个国家层面的战略,大大提升了安徽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能力。从招商引资到更高水平的招商选资、引智,安徽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尝试走出一条“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之路。坚持多年的东向发展,安徽实现了加入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目标,在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范围建立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联动机制,实现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共赢。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大格局下,安徽加快了大通道、大通关、互联互通等平台建设,打通西向通道,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城市经济联系。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安徽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全省有400多家企业在海外“开疆拓土”,跨国并购活跃,一批优秀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外转移,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交流等方面开创新局面。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安徽需要不断推进观念更新与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倒逼改革,从而开辟后发地区发展创新之路。(执笔:林斐)
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新高潮 | 2014-01-07 |
聚合“文化+”的产业力量 | 2014-01-07 |
创客文化的教育价值 | 2014-01-07 |
以管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 2014-01-07 |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创新 | 2014-01-07 |
文化金融创新大有作为 | 2014-01-07 |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 | 2014-01-07 |
支持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的五个要点 | 2014-01-07 |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 2014-01-07 |
用增动能检验去产能 | 2014-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