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新形势下怎样体现工人阶级的地位
宋海兵
//www.workercn.cn2017-10-13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更多

  

着眼于素质提升,在职工自身发展中体现

  我国工人阶级的现实地位,要靠党委、政府和企业的保证,也取决于职工自身素质的高低。一是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职工觉悟和思想政治素质。要维护好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建设职工文化,引导职工立足岗位,争创一流,勇于奉献。二是发挥“大国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部署,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培育更多“大国工匠”。鼓励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岗位,对引进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原单位必要的培养补偿费用。三是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体制。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提高相应待遇,实现多劳者多得,技能高者多得。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研究创新激励方式,完善国家技术工人表彰奖项,形成以党和国家表彰为导向,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职工表彰奖励制度。增加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评选中的名额比例。四是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大赛,完善劳动和技术竞赛组织、效能评估激励机制。五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以“五小”竞赛为抓手,开展先进操作法总结命名和推广。建立完善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探索跨区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开展优秀创新成果的评选,鼓励和支持职工创新成果展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着眼于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工会履职尽责中体现

  我国工会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是保障工人阶级地位的重要力量。一是要当好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代表职工参与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参与劳动关系协调,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努力为职工说话办事。加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机制建设,做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从机制上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服务职工工作,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职工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切实加强工会改革。适应新时期职工队伍发展规模、内部结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的新变化,直面问题,自我革新,进一步改进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工会工作,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坚强有力。三是加大落实力度。实现工人阶级的地位,要靠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同时要加大落实力度,把法律和政策保障职工权益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改进作风,对工人阶级状况真正做到了如指掌。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破解难题,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加大协调力度,及时总结反馈。

  (作者系中央党校中青二班学员,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