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工运理论动态-正文
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26”重要讲话精神
本网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分伟大而又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充分肯定了广大知识分子、劳动群众和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的突出贡献,深刻阐明知识分子、劳动群众和青年在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和光荣使命,对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劳动群众和青年的蓬勃力量、先进作用提出殷切期望。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调动包括知识分子、青年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年代,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一路风雨兼程、奋勇拼搏,艰苦奋斗、建功立业,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吹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亿万劳动群众是主体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知识、依靠劳动、依靠广大青年,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力量所在。

  “十三五”规划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为我们点亮前行航标。摆脱“速度情结”,走出“换挡焦虑”,以结构性改革激发发展新动能,突破若干发展瓶颈和体制障碍,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只要我们鼓起披荆斩棘的勇气,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概,同心戮力,就一定能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成果,将民族复兴的伟业稳步推向前进,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最终变成现实。

  劳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无论民族复兴伟业的推进,还是劳动者成就出彩人生,归根结底都要靠劳动创造,靠劳动者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不能投机取巧,必须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坚守正道;不能“差不多就行”、敷衍应付,必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将“工匠精神”融入血脉;不能“精致利己”,而要家国一体、勇于担当。只有靠亿万劳动者辛勤智慧的双手,民族复兴的壮丽画卷才会一步步绘就出来,每一位劳动者也才能收获各自的人生喜悦与家庭幸福。那些一心想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者,只会成为被时代淘汰的失意者、失败者。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国际竞争空前激烈,高水准的国民素质尤其是劳动者素质,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重要砝码。广大劳动群众要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技能;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争当业内专家、状元,从而在时代铺就的宽广舞台实现人生梦想。

  引领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及行业振兴的最强劲内生动力。广大职工要增强创新意识,迸发创造活力,以高超的技能和才干,以创新创造性劳动,瞄准科技前沿、产业前沿,敢于和善于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大胆创新、突破,创造更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操作法,创造更多领跑世界的行业品牌、行业标准,打造出更多响当当的“中国名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以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行进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上,我们要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践行新理念,当好主力军,用我们的全部力量与智慧,不断谱写壮丽恢宏的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