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工运前沿

弘扬工匠精神 铸造宜宾品牌 为加快建成四川省经济副中心贡献力量

刘晶晶
2020-06-16 17:39:08  来源: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工匠精神,强调“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18年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在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也曾指出,要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尊敬劳动模范,用劳模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其中不乏许多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近年来,宜宾市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劳模和工匠,如“让石头开出幸福花”的全国劳模王家元、将宜宾非遗融进自创小吃的“85后”“四川工匠”胡强等等,截至目前,全市有全国劳模30人,省级劳模533人,市级劳模482人。在他们当中,有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扭亏为盈的企业负责人及脚踏实地、勤奋劳动的一线工人;有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不懈努力、攻艰克难,获多项科技成果的技术能手;有农村带头人和专业户,立志耕山,开展种养,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有视培养新一代为己任、用爱和智慧塑造健康向上心灵的优秀教师;有兵不血刃、破案如神,严惩刑事犯罪分子、确保一方平安的忠诚卫士,他们都是宜宾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前,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奋斗目标,贡献工会力量,我们更要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广大职工的主体意识和主流精神,引导广大职工不断提高创新创造创业本领,以脚踏实地的干劲、勇往直前的闯劲、攻坚克难的钻劲,满怀信心投身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火热实践,充分展现宜宾市广大职工的时代风采。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目标,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正确方向

  弘扬工匠精神,铸造宜宾品牌,我们的总体路线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大局、以人为本、问题导向的原则,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升、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深化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深入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掀起大学习、大培训、大宣讲、大落实的热潮,教育引导各级工会干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工会工作正确方向,努力推动市委和省总工会各项决策部署在全市工会系统落地开花,在推动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征程里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劳模和工匠的引领作用。

  二、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助推建成经济副中心

  深入推进在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园、宜宾新机场建设、白酒生产等重大战略、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劳动和技能竞赛,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全市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省内竞赛与国际竞赛相衔接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面保持在90%以上,引导广大职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树立“宜宾技能大赛”品牌。健全市、县(区)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建设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鼓励县(区)政府对技能竞赛基地予以经费支持。组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鼓励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群团组织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带动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技术交流推广等活动,对优秀获奖选手按程序进行“宜宾市五一劳动奖章”“宜宾市技能能手”申报。

  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自2014年以来,全市各级创建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57个,其中市级33个、省级4个,这些创新工作室取得的创新成果和发明专利都有了可喜的成绩,取得创新成果784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新型实用专利761项,比如,丝丽雅集团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扎实开展市级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以及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活动,创新研究推出了“超仿棉”,不仅解决了化纤棉的可能性问题,而且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减少了棉花种植面积,节约大量耕地,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证。

  三、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进职工技能素质提升

  认真落实《宜宾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的建设,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各企业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引领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深入推进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

  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全面调整和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形成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示范专业建设;改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发挥市场作用,政府统筹,完善培训政策,健全培训制度,推动职业院校、技师学院、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合作,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教育;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采取“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校企联合培训方式;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打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的限制,支持优秀技能人才破格或越级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引导更多技能人才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打造网络学习平台,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和产业工人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有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法制保障。助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广泛开展多工种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活动,深化“大培训、大比武、大提升”三大行动,为宜宾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做响“宜宾工匠”品牌

  培养一支活跃的基层职工文化艺术创作骨干队伍,打造一批反映工匠劳模题材的文艺精品,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得到广泛弘扬,劳动价值得到广泛认可。讲好劳模和工匠故事,让一大批可学、可敬的先进典型真正走近职工、影响职工、激励职工。紧扣宜宾市“8+1”产业发展,实施以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计划,市财政对各类成功创建工作室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继续选树“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加快培养适应宜宾市产业发展的更多技能人才。提高一线工人、技术人员特别是工人劳模、技术工人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中的比例。

  搭建工匠苗圃平台、构建技能大赛平台、打造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平台,工匠苗圃的着力点,在于培养技能人才;技能大赛的着力点,在于为技能人才提供一个切磋交流的舞台。自2017年以来,宜宾市总工会每年有针对性地培训300名中高级技术工人,并计划将这些中高级技术工人,培养为技师、高级技师。在市总工会的示范带动下,很多区(县)、企业已开始进行工匠苗圃培训,市政府、区(县)政府和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对工匠苗圃培训投入资金,工匠苗圃的星星之火,在不久的将来,将迅速在宜宾大地上燃烧。

  舟循川则游,业顺势则成。要打好经济发展这场硬仗,需要进一步凝聚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充分发挥工匠和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扬劳动光荣的精神,践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打造宜宾品牌,推动全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总工会)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法律与制度供给保障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

    就新业态从业者的权益保障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林嘉。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