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一档广播节目中,几位长期在华的外国人谈起在中国古镇旅游的感受时,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去丽江、乌镇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当地的古建筑和美食,更希望看看当地居民是如何生活的。但可惜,这样的愿望常常落空,因为这些闻名遐迩的古村古镇就生活方式而言早已泯然于众,其商业氛围堪比北京三里屯酒吧街。面对这样的古城,中国游客也同样失望。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古村古镇原汁原味、“素面朝天”地与游客见面呢?
商业开发是个重要原因。随着商业力量的进驻,原住民将物业出租后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城里,原有生活形态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就只剩下灯红酒绿的商业了。居民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愿望当然需要重视,但随之而来的传统村落“空心化”却给了商业的过分渗入以空间,这样的传统村落即便有一些民俗展示,也只是盆景一样的摆设,不再具备生活的本真气息。在南方某城,我亲眼见过当地政府主导古村落开发,将原有居民全部搬迁,把空荡荡的古村作为一个商业项目,进行整体包装。但是走在了无生气的石板路上,看着挂着大红灯笼的一家家店铺,不由得让人心生疑惑:“这样的开发有何意义?这岂不是以开发为名、行破坏之实吗?”
必须承认,曾几何时我们对于现代化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我们曾以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现代化,曾以为摩天大楼林立、汽车车水马龙就是现代化,曾把“三大件”“四大件”视为现代生活的标志……结果在城市改造开发中毁掉了大批古建筑和古街区,过于求新求洋,造成了今天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缺少个性的弊端。如果不吸取城市发展中的这一教训,那么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中还将重蹈覆辙,再次上演“建设性破坏”的悲剧。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出现“建设性破坏”都与地方主政者错误的政绩观有直接关系,但这种以发展为唯一导向的政绩观恐怕和缺少文化自信也有关系。正因为缺少自信,所以我们才不愿意把古老陈旧甚至破败寒酸的老街古巷原封不动地展示给外人看,而宁可拆旧建新,造假古董。这就好比一个缺少自信的人总是希望向别人展示理想中的那个自己,结果说话做事处处拿腔拿调,因做作而惹人生厌。其实,大家真正想看、喜欢看的是那个真实自然的你。因此,我觉得,各级领导干部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要学习一点传统文化,培养一点文化情趣,增加一点文化自信。别瞧不起“古”、瞧不起“土”,古村落古城镇正是因为“古”和“土”而独具魅力和价值,如果发展把“古”和“土”搞没了,那就南辕北辙,因小失大了。欧洲和日本的经验都证明,城市与乡村、现代化与传统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
古村落古城镇和文物一样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在我国230多万个村庄里,仍保有传统民居和民俗的古村落已不足3000座,而且随着商业开发和现代化浪潮的侵入,还在加速消失。这笔文化遗产不仅仅属于今天的我们,更属于未来的子孙,绝不能为一时之利而随意开发破坏。
形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08-12-04 |
形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08-12-04 |
形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08-12-04 |
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和力量 | 2008-12-04 |
形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08-12-04 |
形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08-12-04 |
形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08-12-04 |
形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08-12-04 |
形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08-12-04 |
形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08-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