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组老照片又火了。
同一个地点,同样两个人,35年,35张照片,江苏镇江的一对父女用他们的持之以恒诠释了什么是光阴荏苒,再次牵动了大家怀旧的神经。
35年的岁月流连和桑田沧海,让人不胜唏嘘。有人从中悟出亲情不变,有人从中窥见家国变迁,还有人感慨时间是把“杀猪刀”,大发“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之叹。
记得去年春节,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曾让亿万人为之“泪奔”。而在此之前,80后90后也遭遇过集体变“老”,怀念着儿时风物,追忆那段悠游时光。再往前,最近几年,所谓“民国范儿”也是风靡一时,彼时风土人物,都被拿来一一凭吊缅怀。
不知何时起,怀旧之风似乎日渐盛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追思过往,越来越多的人对时间产生恐慌。
何以如此?是大伙儿太矫情,还是世界变化快?
成长于社会巨大变革和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我们的世界的确正经历着日益剧烈的变化:手中的工具不断地被淘汰,头脑中的观念不断地被颠覆,故乡变得更遥远,人情变得更冷淡,工作变得越来越高速高效,追随的脚步变得越来越疲惫不堪。
变化给人以惊喜,变化也给人以焦虑。其实,总结我们所怀念的那些时光,无不可用“从容”二字概括。怀念小时候,是因为那时无忧无虑,怀念“民国范儿”,是因为他们看起来从容优雅。处“变”之中,总有人念叨着“不变”。
从本能上说,人总是倾向于选择熟悉、舒适的环境。但人类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总归也是通过一点点不那么“舒适”的改变进化而来。即便是热衷于怀旧的人,也未必不明白“旧”的东西不一定有那么可爱。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是周代真的有那么“郁郁乎文”吗?真的比他所处的春秋时代进步吗?恐怕这种“怀旧”里,也夹带了孔子理想主义的“私货”。
苏子有云,“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用辩证法来说,世间万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怀旧,作为一种心理按摩自有其疗效,但如果真的让你变回照片中那个傻傻的自己,你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