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儿时烟花照不亮今夜星空
鲁平
//www.workercn.cn2015-03-16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30多年前,我生活在鲁西南黄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

  那时的春节是一年中乡村最热闹的时候,爆竹几乎成了孩子们过年最大的乐趣。大家争着、抢着、闹着放,比谁的响,谁时间长,谁胆子大。

  “70后”经历了中国从落后封闭走向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成长记忆折射着“文革”后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一代人,或考学、或打工,以各种方式,告别乡村,走向城市,成为城镇化的一只蚂蚁。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都进了城。

  回到现在,城里。对于爆竹,我所在的大城市并不禁放,但我已经很少放了,主要是逗幼小的女儿一乐。但很多人,割舍不了童年的情感记忆,把爆竹带进了城,或者说把在中国乡土社会延续了千年之久的爆竹,带到了现代社会。

  可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真的不太喜欢这种有些乌烟瘴气、嗓门巨大、还动不动就崩人的玩意儿。的确,在农村,一个半亩地的院子就住三五口人,有的是地方,不必担心爆竹那两声响,可城里不行,几十户人像火柴盒一样,摞起来,没地儿腾挪。

  于是,争议四起。“禁”还是“放”,真的成了问题。在一个13亿人的国度,任何一个小小的分歧,乘以13亿,都是一个巨大的民意波涛。近700座或禁或限的城市,几乎无一不被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议。

  鞭炮纠结的背后,是快速兴起的城市文明和渐趋式微的农耕文明的交锋,也是全民文化习惯在低碳环保新常态下的博弈。其实,何止爆竹,总有一些“传统”, 无论人们再怎么怀念、呵护,注定会随时代变迁而远去。这是一个不可逆转、无法抗拒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开放、民主的讨论、争议背后,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的理性和包容度的提升,尤其是政府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这比爆竹禁放之争的结果本身更有意义。

  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倾听呼声、珍视民意,决策中尽力寻找最大公约数,寻求更多人的支持,这是弥足珍贵的。

  爆竹的禁放讨论,仅仅是几十年复杂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小小印记。儿时,我站在村头等待父亲回乡过年时,对于未来想过无数种可能,但从未想到今天这个样子。30年前的烟花,或许是“历史的小脚追不上时代的快车”,已无法照亮今夜城市的星空。但这场竞跑,应没有失败者。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