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两把扫帚”看干部
马周
//www.workercn.cn2015-04-2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下乡走访,遇到村支书老张在房前打扫卫生,看到来客人,忙把手里的扫帚往墙角一放。这才注意到,他手里这把是用得有些旧的扫帚,墙角还有一把现成的新扫帚,一看就没怎么用过。“你别看那把新,可都是一块买的,这把顺手,用多了就显旧了。扫帚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使的。新有啥用?若论扫地,哪一把是好扫帚,用上一段就看得出来了!”

  老支书的话让我感触良多。很多基层干部不正如这样的两把扫帚,需要用一种更全面的方式来认识、甄选和考察?扫帚就是给人用的,最大的使命是物尽其用。一把刚编好的扫帚,枝齐茆顺,但顺不顺手、合不合用,只有用的人才知道,只有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才看得出来。西谚有云:“旧扫帚知道房间的每个角落。”从不扑下身子打扫角落的新扫帚,怎么能知道每个角落的情况?

  在农村,干部若不泡在基层、忙在一线,是干不好工作的。哪里脏、哪里乱、哪里难,哪里就需要干部去解决。急、难、险、重的工作总要有熟悉情况的干部去担当,去冲锋陷阵。他们接触的问题多,处理的矛盾杂,受到方方面面的“反作用力”自然也大。

  硬骨头难啃,硬茬子难碰。也总有那么一些干部,遇到问题绕着走,看见难点低着头,避实就虚、处处当老好人,他们善于做虚功、拉关系、搞奉迎、捞资本,表面文章做得很漂亮。还有一些干部,年龄不大,学历不低,可始终摆不正位置,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久而久之担不了大事,堪不起重用,只能是个花架子。

  想想“两把扫帚”,就知道什么才是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干部,什么才是养成扎实工作作风的干部,什么才是能在关键时刻处理棘手问题的干部。干事创业,排忧解难,值得托付和依赖的只能是这样的干部。

  然而现实中,有时候那些经过摔打、磨练,出力操劳,一门心思在干事上的干部表面文章不会做,不善往组织面前、领导身边凑;甚至触碰的矛盾深、招惹的是非多,有人说好,有人说坏。反倒是那些不干事、少担责,善于出风头、抢实惠的人看起来更光鲜。

  识人用人,既需防止被表面光鲜所蒙混,也需警惕因沉在一线而遗漏。做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就必须深入考察,抓第一手资料,走进基层用实绩说话,千万不能隔着一层,只听汇报、看材料,让那些避难就易、会做面子的“新扫帚”埋没了老实肯干,敢闯敢担的“旧扫帚”。

  同时,也应更多地关注那些打拼担当在一线的干部。在发展和改革的大势下,基层干部想有所作为,推动工作,难免会触碰一些利益,得罪一些人。上级机关不可偏听偏信,必须旗帜鲜明,让正气压倒邪气。

  关注之外,更多是关心。既应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给足舞台,卸下包袱,也应时时“体检”,严管厚爱,扫帚架散了要赶紧捆一捆,脱穗了要及时补一补、潮了要发霉了要立即晾一晾。这样,好扫帚才会常用常新。干部自身更应端正观念,群众不是要干部当摆设的,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真实的分量,靠的是敢担责任,能挑担子,在群众需要的时刻冲得出、用得上、干出样。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