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说,现如今,千万不要问一个大学生“论文写得怎么样了”,这是很伤感情的话题,其破坏力不亚于问一个大龄单身青年什么时候结婚。
怕被问,是因为论文难写,写好更难,能写出新意写出高质量,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一般来讲,书斋里的论文很难即刻对社会产生影响,但最近却有一篇论文火了。近日,一篇北大博士冯军旗的论文《新化复印产业的生命史》在网上爆红,赢得网友纷纷点赞,有网友激赏道:这才是真正的“良心论文”。
这篇发表于8年前的论文,以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获得了很多第一手数据和访谈,提出一种现象,并做了学理上的阐释,对当下中国的社会结构有着独到的观察, 并讨论血缘、地缘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其实,这已不是冯军旗第一次“火”了。几年前,他就曾以一篇描绘基层官场生态的博士论文《中县干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这次相同的是,作者在论文前期的调查研究上都下足了功夫,论文有料,才引得社会瞩目。
与这两篇论文的“火”相对照的,另一种论文近几年也很“火”:要么是抄袭别人一字不差;要么是观点奇葩,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都是“火”,却有真假,前者是“三昧真火”,炼出的是真金;后者是虚火,映照的是学术的浮躁。
可惜的是,如今真火的太少,虚火的太多。对于学生来说,做学问无疑是必修课。学问做得怎么样,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论文上。尤其是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阶段的学术小结,理应全力以赴、精心准备。但如今,毕业论文作弊、抄袭似乎已司空见惯,写论文变成了“攒论文”。即便是出现了毕业论文查重软件这样的技术,也挡不住复制粘贴之风。
的确,如今踏踏实实地写好一篇论文,需要相当大的定力。社会上的诱惑很多,找实习、找工作、评职称的压力很大,很多年轻人算起“时间成本”,觉得没必要花如此多精力对付一篇论文。但其实,一篇论文的收获远不止此,它不仅是学术上的精雕细琢,更是对心性的悉心打磨。从选题、查资料到论证、修改,一篇论文的诞生,伴随着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没有一番静心的功夫是不行的。有人说,写毕业论文,如同十月怀胎。
清代有学者曾说,“学问之要,全在定心;学问得力,全在心定。”做学问也是一种心性上的修行,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才能把学问做好。其实,人生的道理一通则百通,做学问如此,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军内外专家座谈国防大学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 | 2011-03-08 |
“经世致用”学术传统的定位与诠释 | 2011-03-08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温家宝讲话 | 2011-03-08 |
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 | 2011-03-08 |
不能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降低城镇化成本 | 2011-03-08 |
国学教育与国学研究“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研... | 2011-03-08 |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11-03-08 |
《习近平用典》劝学篇 | 2011-03-08 |
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 | 2011-03-08 |
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 | 2011-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