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节日之魂在人心
余荣华
//www.workercn.cn2015-07-02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与父亲节相连。一中一洋,两个节日,让小长假分外热闹。

  先看端午节。粽子的“甜咸之争”,如同豆腐脑的“甜咸之争”一样,一直是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每至端午,必然兴起。今年端午,又多了一个“能否互祝快乐”的新争议。有文章说,端午本是个祭祀节日,是个悲壮日子,不宜“互祝快乐”。一时网络转发,众人瞩目。

  再看父亲节。舶来的节日流行开来,对父爱的颂扬和感恩,在这一天里席卷网络。平素不善对至亲表达情感的国人,找到了一个契机,在微博微信上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细节,秀出父亲最帅的照片,离家远行者则感慨一年难见父母几面。但网络毕竟取代不了现实,有人戏谑地说:“网上孝子多,父亲不上网。”

  冷静想想,端午“快乐之议”大可不必。端午节源自祭祀或源自辟邪的说法古已有之,人们至今每到端午总会想起爱国忧民、怀石投江的屈原,褒扬其精神,称颂其才华。但这并不妨碍端午成为一个值得庆贺的节日,热闹的龙舟和美味的粽子,从来就是孩童的最爱,宋代苏轼诗句即称端午为“佳节”,道一声“快乐”又何妨。

  至于甜粽子、咸粽子一定要分出高低,辨明正宗的“甜咸之争”,更属无趣。大江南北,各地特色物产、饮食习惯不同,粽子从外包装到馅料品种“各有所爱”,自然正常。有专家介绍,最早人们只用白米包粽子,无所谓甜咸,直到明代之后才出现馅料。

  粽子从不咸不甜到有咸有甜,端午从祭祀辟邪到欢乐节日,正说明传统节日在与现实的互动中,实现了源远流长的代代传承,也随岁月流转推陈出新。尽管各地龙舟样式有不同,粽子馅料不一样,但每至端午,粽香飘南北、千江竞龙舟,正是中华文明厚重和丰富之体现。

  节日之魂在人心。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无论在哪里,无论是否吃了粽子、赛了龙舟,想到最多的是家人,是祈福的传说,是屈原上下求索的历史,是“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这种共同的情感,决定了我们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属性。

  父亲节亦是如此。中国人极重孝顺之道,但向来缺乏对父母直抒胸臆、表达情感的习惯。父亲节、母亲节的流行,正补上了这一缺憾。在这一天里,有回顾、有思索、有表达,人们对于“如何做好儿女”“如何当好父母”,必会有新的感悟。当这种感悟不止于网络、不止于当日,“孝道”也会增添新的内涵。

  在这种意义上,将各种“洋节”的流行视为洪水猛兽,大可不必。更需关注的是,怎样让传统节日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我们已经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和春节一起正式列入法定公休节日。但如何将传统节日的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对接民众内心的情感需求,还需更多努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