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唯物史观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胡培兆
//www.workercn.cn2015-12-18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立论必须有客观依据,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和现实,不能凭主观臆想任意判断。这是我们判断立论正误、辨明理论是非的准则。

  唯物史观的认识论就是实践论,崇尚理在事中,从客观现实中探蕴索真,作出科学结论。社会科学是历史科学,须臾离不开社会实践这个大背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马克思说得好,“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当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理论就要不断发展和升华。在唯物史观的视阈里,社会科学的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是绝对的,因为它有充分的事实根据;但又是相对的,因为当它所依据的事实发生变化,时过境迁了,就需要有新的理论来代替。这符合社会发展的新陈代谢规律。因此,我们对真理的理解和运用不能脱离它所依存的特定时空条件。不过,即使对已失去时效的真理,也应尊重其历史价值和鉴今意义。真理发展与传承就像接力赛跑,一棒接一棒,否定历史也就是否定自己。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实事求是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这一点,就是不引经据典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树立唯物史观的真理观,我们就能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许多重大理论和提法加深理解、科学把握。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鉴于历史经验,提出和确定按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从初级阶段开始,就是把社会主义置于中国现实的基础之上。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但唯物史观的贯彻往往会遇到教条主义倾向和虚无主义倾向这两大障碍。有教条主义倾向者,总是囿于本本,凡经典里怎么说的,今天也不能出格,不容根据现实予以置疑或否定。于是,就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等问题的长期争论。有虚无主义倾向者,总是无视历史,凡与今天现实不相宜的,就妄断经典里没有此说或是误读。于是,就有“还原马克思”和纠正半个世纪来对“资本”的误读等所谓“新见解”。这样的教条极端和虚无极端实难令人苟同。

  就以资本范畴为例。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里,任何经济范畴都是历史范畴,有始生终灭的过程。“资本”这个名词是15世纪历史上第一个产生资本家的民族意大利人首先使用的。《资本论》从资本的产生、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积累寻根追溯到资本原始积累,说明“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阐述得如此明白的“资本”,居然被说成长期遭“误读”。这未免太离奇,也太贬损先贤的智商了。问题的关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应转变观念、推陈出新,以唯物史观来审视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资本范畴,不能教条地将它与本本中的资本范畴等量齐观。我国如今经济生活中的资本,只是取其名而用其生产要素之实。同样,对我国今天的私营企业主也应刮目相看,他们是经营资本的专家,鼓励他们投资兴办产业;其投资按贡献取利合理合法,受法律保护。

  唯物史观是正确对待历史与现实的哲学基础,是理论与时俱进的法宝。遵循唯物史观,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理论纷争,增强携手前进的凝聚力。(作者为厦门大学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