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木桶盛多少水,三大产业哪一个“短了”,都会影响到“迈向中高端”。换言之,制造业由大变强,不是制造业自己的事儿,离不开农业、服务业的质效双升,反之亦然
去秘鲁出差,发现当地薯片很好吃。旅居当地多年的朋友笑着解释,“秘鲁超市卖的土豆五颜六色,要用整整一排货架,适合蒸土豆泥、炸土豆条、炒土豆丝的各种土豆这里都有。要知道秘鲁可有3000多种土豆,还建了基因库呢!”
从品种之全到销售之细,如此完整又专业的土豆供应链,难怪秘鲁的土豆消费在全球都首屈一指,更难怪秘鲁人抱怨当地加工业落后,土豆纤维开发和加工机械制造能力不足,土豆深加工产品不够丰富,多少浪费了土豆故乡的金字招牌。
如果说秘鲁加工业之于土豆产业是“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那么中国纺织业遭遇的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几年,每次采访棉毛纺织企业,总会听到类似的抱怨,“现在国内养羊养得‘软黄金’变成‘钢丝球’;种棉种得杂丝那么多;蚕丝虽说中国是鼻祖,可高级丝很多在巴西。中国纺织业要依靠原料进口才能实现产业升级!”
纺织业抱怨的是原料难题,反映的则是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差距。不仅是纺织业,近些年来,食品加工、皮革制造、高档餐饮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传统产业升级都遭遇了类似的困境。
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对接,影响了传统制造业的加速升级,更增加了去库存压力。过去我们不少农产品供给都以追求数量充足为先,这使我们尽快摆脱了短缺经济,实现了温饱自足。如今,百姓消费升级了,制造业、服务业需要的原料更精、更细、更多元,可农林牧渔增产的却未必是市场需要的。看看难以处置的棉花储备,听听菜农毁菜等新闻,哪个不是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无法对接的真实写照?
要让农产品供给“更有效”,还是得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做文章。如今,我国不少农产品的定价、税收、流通机制等“指挥棒”都更倾向保障供给数量,不仅加剧了供给偏离市场需求,还增加了供给成本,甚至会影响“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优势。以棉花为例,受配额、收储、检测等政策限制,质量差的国内棉花每吨售价却比进口棉花高出几千元。这种扭曲的价格或许一度稳定了农民种棉积极性,但极大地抬高了国内制造成本,导致进口棉纱激增冲垮国内棉纱产业,纺纱的少了,买棉的就少了,最终还是伤了棉农的利益,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持续缩减。无论是恢复棉农信心,还是保住中国棉纺业依靠30多年打拼赢得的完整产业链优势,再靠对棉花的种植补贴、配额限制、收储支持等“温室保护”是行不通的。不仅是棉花,要让农产品的供给真正与市场对接,只有依靠深化改革来真正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像2014年启动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就从一定程度上理顺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为一、二产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类似的改革不妨多些,让更多资本愿意进入农业,更多人乐于从事农业,真正激发农业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是目标之一。这个产业绝不仅仅是指制造业,而是三大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水平。根据木桶原理,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木桶盛多少水,三大产业哪一个“短了”,都会影响到“迈向中高端”。换言之,制造业由大变强,不是制造业自己的事儿,离不开农业、服务业的质效双升,反之亦然。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 2010-08-12 |
不要把“污水”泼向留守儿童 | 2010-08-12 |
“重中之重”越来越重 | 2010-08-12 |
“全新娱乐”离我们越来越近 | 2010-08-12 |
“文明”与“文化” | 2010-08-12 |
刘汉俊:文化的斑斓与辉煌 | 2010-08-12 |
守护人民政党的生命线 | 2010-08-12 |
别把土豆不当干粮 | 2010-08-12 |
高校批量“制造”作家? | 2010-08-12 |
解读中国农业新常态:两板挤压 双灯限行 ... | 2010-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