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后天是腊月廿九,今年没三十,廿九就是除夕。除夕,传统节日中堪称最重要的一个。
从前的好多岁时民俗极有趣味。比如正月初五有“送穷”,虽然各地叫法、怎么过都不大一样,但是目的殊途同归:希冀自己在新的一年与“穷”无染,富贵有余。除夕的民俗就更多了,有一个与“送穷”相映成趣,那就是广东一些地方的“卖懒”。在不太久远的过去,广州还在传承着这种习俗。欧阳山《三家巷》写到了1925年的旧历除夕:周榕“在陶街碰上一群逛街卖懒的少年人”,就是区桃、周炳、陈文婕他们八个。周榕去陈家说了半天话,那八个小孩“一直在附近的横街窄巷里游逛卖懒,谈谈笑笑,越走越带劲儿”,一路走还一路唱:“卖懒,卖懒,卖到年卅晚。人懒我不懒!”卖懒,把身上的懒惰卖掉,自然是希冀新年勤奋。当真也罢,有口无心也罢,在除夕的喜气氛围中,“这八个少年人快活得浑身发热,心里发痒”。
土生土长于广州的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认为,卖懒的习俗在清初已有记载,原本是“卖冷”。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广州人除夕“以苏木染鸡子(即以红水染鸡蛋)食之,以火照路,曰卖冷”。在黄先生看来,粤语里“冷”“懒”音近,久而久之,“卖冷”被讹成“卖懒”。因为三百年前广州的冬天很冷,“卖冷”反映了先辈对温暖的祈盼;又因为先辈觉得不卖也罢,春天总是要来,便让孩子们卖起“懒”来,“这一改,点铁成金,体现了广州人的智慧”。黄教授的此番见解,臆断成分居多,只能聊备一说。实际上,放眼清初之前,比如上溯至宋朝,我们会发现吴中地区的除夕之“卖”与岭南的“卖懒”颇有神似之处,很可能是同一民俗事项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变体。
周密《武林旧事》是追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城市风貌的著作,在讲到除夕时这样说:“如饮屠苏、百事吉、胶牙饧、烧术、卖懵等事,率多东都之遗风焉。”东都,即建康府(今南京市),高宗建炎三年曾作为行都。卖懵,即卖懵懂,犹言卖痴呆。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记录的是吴中地区的民俗,其第九首《卖痴呆词》序云:“分岁罢,小儿绕街呼叫云:”卖汝痴!卖汝呆!‘“范成大认为,”世传吴人多呆,故儿辈讳之,欲贾其余,益可笑“。还是不要笑,民俗就这样,后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东西,却正是前人”三观“的真实映射。到了元朝,高德基《平江纪事》还在说:”吴人自相呼为呆子,又谓之苏州呆。每岁除夕,群儿绕街呼叫云:“卖痴呆,千贯卖汝痴,万贯卖汝呆,见卖尽多送,要赊随我来。’”《西游记》中八戒每被代之以“呆子”,悟空呼八戒往往也是“呆子”不离口,或许正与籍贯江苏淮安的吴承恩将家乡的民俗照搬过来相关。
卖者,出售也。卖懒、卖痴呆,实际上是单方面的转嫁行为,这种一厢情愿自然只具象征性,与“送穷”异曲同工。然而,痴呆不是一件视之有物、能够拿之在手的东西,却又怎么个卖法呢?呼叫,一旦应答,就是卖了。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元日五更初,猛呼他人,他人应之,即告之曰:”卖与尔懞懂。‘卖口吃亦然。“《西游记》孙悟空大战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时,似可参照。那二怪有五件宝贝,其中的红葫芦和玉净瓶能够把人装进去,如果”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他一声,他若应了,就装在里面“,如果再”贴上一张’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子“,装进去的人”就一时三刻化为脓了“。孙悟空了解到了底细,便自称”者行孙“来叫战。人家叫他,他一开始仍然犯嘀咕:”若是应了,就装进去哩。“人家激他:”你怎么不应我?“他拖时间:”我有些耳闭,不曾听见。你高叫。“然后”在底下掐着指头算了一算“,心里想:”我真名字叫做孙行者,起的鬼名字叫做者行孙。真名字可以装得,鬼名字好道装不得。“然后就忍不住,应了他一声,结果”飕的被他吸进葫芦去“。原来妖怪的宝贝,”那管甚么名字真假,但绰个应的气儿,就装了去也“。卖痴呆之类的原理想必正是如此,一旦应承,痴呆就是你的。
范成大《卖痴呆词》全文,更把吴中地区的这一民俗写得十分幽默风趣。“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痴和呆,谁人没有,你卖给谁去?有老翁自是戏耍一下小儿了,我买,多少钱?小儿也不含糊,不用钱,赊着就行了,你老人家赊上千百年也没问题。
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出,广州的卖懒与吴中的卖痴呆等实在如出一辙:时间都是除夕,主角都是儿童,所“卖”不同而已,目的都是要去除身上的惰习或不利于己的成分,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期冀。“卖冷”则完全关乎自然。正如送穷,尽管虔诚地“沥酒再拜早离去”,结果往往仍然“老穷方走新穷临”。不过,从前的节日是那样地使人快慰,从除夕之“卖”中可窥一斑。
发掘恢复更多年节文化元素 | 2009-01-23 |
发掘恢复更多年节文化元素 | 2009-01-23 |
发掘恢复更多年节文化元素 | 2009-01-23 |
春晚三十年之变迁 | 2009-01-23 |
漫谈春节文化风俗移易 | 2009-01-23 |
趣谈春节习俗的由来 | 2009-01-23 |
现代作家解读江南城市 | 2009-01-23 |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确证 | 2009-01-23 |
“春晚”小品应体现正确价值导向 | 2009-01-23 |
故事,就是最好的年货 | 2009-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