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极为罕见的英明君主,他富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无与伦比,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并被视为理想时代的化身。贞观一朝,政治颇为清明,官吏颇为清廉,这无疑是成就“贞观之治”的前提。司马光在其名著《资治通鉴》中指出:“古人有言:君明臣直。……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这段话意思是说,君主好恶影响着臣下好恶。由此看来,贞观时期官吏大多崇尚清廉,与唐太宗不无关联。
唐太宗即位之后,以史为鉴,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力戒贪奢。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身边侍臣说:“自古帝王凡要大兴土木,必须合乎人民的意愿。以前大禹开凿九山、浚通九江,耗费巨大人力,却无人埋怨,就是因为合乎人民的共有利益与意愿。秦始皇营造宫室而招致非议,就是因为他为了满足私欲,而不与民众共享。我最近想建造一座宫殿,材料已经准备齐全,但想到秦始皇的教训,又不得不作罢。大凡雕镂器物、珠玉服玩之类,如果肆意追求、骄奢淫逸,那么离灭亡就为期不远了。因此,自王公以下,住宅、车服、婚嫁、丧葬等,凡是按照官位品级规定不该享用,应一律禁止。”唐太宗严明规矩,此后二十年间,整个社会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百姓无饥寒之苦。
从简戒奢,唐太宗如此要求别人,自己更能身体力行。贞观二年(628年),有公卿大臣上奏:“按照《礼记》规定,仲夏之月,皇上可以到高台筑成的楼榭居住。如今夏热未退,又面临秋雨,皇室阴暗潮湿,请营造一阁楼供陛下居住。”唐太宗回应说:“我患有气疾,确实不适宜住在地势低而且潮湿的地方。但是,我若同意你们的请求,将要耗费很多财物。我的功德不及汉文帝,而耗费财物超过他,这哪里合乎为民父母应该遵循的原则?”大臣再三奏请,唐太宗坚决不许。
当然,唐太宗是人不是神,也有人性的弱点。贞观中期,大唐国力日益强盛,形势一片大好,唐太宗逐渐淡忘创业的艰难,励精图治的锐气有所减弱,滋生了帝王的奢侈之心。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常因生活供应不太好,发脾气斥责臣下。魏徵知道此事后,就当面提醒他说:“当初隋炀帝巡游,每到一地,就因下面不献美味佳肴或供奉不精而责罚臣下。如此无限制追求享受,使百姓负担过重,结果很快灭亡。陛下岂能效法隋炀帝呢?现有的供应,如果知足,看起来也不错;如果不知足,即便再奢侈一万倍,也难以满足。”唐太宗听了,幡然醒悟,禁不住感叹:“没有你,我听不到如此良言呀!”
贞观十三年(639年)四月,魏徵给唐太宗上奏《十渐不克终疏》,详细总结了贞观以来的政治得失,直言不讳地指出唐太宗身上存在十个方面“渐不克终”(不能善始善终)的弊病,劝谏唐太宗要克服奢侈纵欲、喜欢游乐、用人凭好恶、不专心治国等缺点,继续保持贞观初年节俭、简朴、谨慎的作风。这份力透纸背的奏疏,深深地打动了唐太宗。于是他诚恳表示要悔过自新,并将此奏疏置于屏风之上,以便早晚能看见,不断警示自己。
正是魏徵等人及时劝谏,使得唐太宗能够克己自省,躬行节俭。作为君主,他不仅严于律己,而且注意对臣下进行戒奢倡廉的教育。唐太宗告诫臣下莫贪墨的言论,大多记录在《贞观政要》里面,其中不乏至理名言:“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心中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
唐太宗不愧为杰出的变革型领袖,不仅为建立大唐王朝立下首功,而且通过一二十年治理,就在萧条、破败的隋末乱世之后缔造一个国泰民安、国威远扬的贞观盛世。究其成功的秘诀,关键在于贞观君臣就共有动机、价值和目的达成共识,使君臣之间可以发生良性互动,彼此及时纠绳校正,为合乎道德的共同愿景施以正能量。他们懂得“长守富贵”取决于国家长治久安,而国家长治久安在于行仁政施惠于民,因为民众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施惠于民,为政必须清廉,不可与民争利。再者,他们深刻意识到贪墨具有导致亡国丧身的危害性,故而在价值观上以“不贪”为宝、以廉洁为荣;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他们恪尽职守,而不计较个人所得。像魏徵、岑文本、戴胄、温彦博等人虽官至宰相却十分清苦,心力倾注于治国理政,怀德自重,清廉自守,从不谋求俸禄之外的利益。
“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者的言行能对下属的行为产生示范性影响。唐太宗及诸大臣崇俭尚廉,深深地影响了当时各级官吏的荣辱观与价值取向,从而在朝廷及官场形成崇俭尚廉的风尚。也正是因为崇俭尚廉的大气候,使得唐太宗在治理贪腐上举重若轻,得心应手。他有软的一手:长孙顺德收受绢匹贿赂,陈万福侵占驿站麦麸,他就分别在宫殿之上公开赐予绢匹、麦麸,当众羞辱贪官,以唤起他们的廉耻之心,从而悔过自新;他也有硬的一手:沧州刺史席辨与长芦县令李太辨恣行贪腐、狼狈为奸,在京城被斩首示众,唐太宗要求各地在京办事的官员前往观看,警示他们引以为戒。
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国家亦如家庭,无论它处于盛世或乱世,总有其相似之处。具体来说,历史上的盛世都是“善治”所致,而所有的乱世也都是腐败所致。盛世也好,乱世也好,作为一段历史,永远值得后人引以为鉴。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总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