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作为是一种官场顽疾,不仅过去有之,当前在有的地方和单位也不是个别现象。当下的“为官不为”现象不仅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贻误了改革攻坚和事业发展的大局。看来,对这种现象已经到了非根治不可的时候。
当前一些官员的不作为,有能力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要从态度上找原因。其中,有的只是把官位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而不是为党为民干事的平台。在他们的脑子里,工作干劲的边界线与官位升迁的临界线是完全重叠的;以官位为圆心、以利益为半径划出的圆,就是他们最大的干劲范围。当然,现在还有这样一些新情况:有的患上了“反腐恐惧症”,心神不定而不为;有的把守规矩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干脆“不吃、不拿,也不干了”。而这些干部只要不明显触犯党纪国法,一些党组织就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处理,动真格的少,从而使不作为的官员照样有“位”。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
职务意味着责任。国家公职人员不作为,违反了法定的责任和义务。现在,一些地方正是因为党员领导干部从“惰政”到“躲政”,使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个别问题演化为社会问题。对此,决不能等闲视之、等闲待之。由此想起了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的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以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怒道: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啊。阎王一席谈,可谓句句中的,值得当前的“为官不为”者深思。
为官避事平生耻。工作和事业都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干好工作和事业,首先需要一种愿意作为、敢于担当的精神。而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的人,是不具备担任领导干部资格的。让他们赖在“官位”上尸位素餐,不仅糟蹋了人民群众托付的岗位,而且污染了政治生态,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那么,如何根治不作为的官场顽疾?一些地方的做法颇有启示借鉴意义。有的地方采取“召回”措施,为“懒官”专门办学习班;有的地方在“票子”上着力,视情节轻重扣发“懒官”的部分或全年绩效奖金;有的地方根据不同情况,对“懒官”采取转岗、免职、降职、辞退等处理措施。这些举措的最大特点,就是敢于较真碰硬,因而取得了良好效果。
固然,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完善干部考评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等,对于解决官员不作为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光有这些显然不够,还必须采取严格的追责措施。如果戳不到不作为者的痛处,就难以起到震慑作用,也会让当事人心存侥幸。只有以刚性约束惩治不作为现象,并建立常态化机制,该警示的警示、该“下课”的“下课”,才能使“为官不为”现象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
高教如何走上质量提升之路 | 2010-03-09 |
高教如何走上质量提升之路 | 2010-03-09 |
高教如何走上质量提升之路 | 2010-03-09 |
凝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持久动力 | 2010-03-09 |
凝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持久动力 | 2010-03-09 |
凝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持久动力 | 2010-03-09 |
凝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持久动力 | 2010-03-09 |
凝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持久动力 | 2010-03-09 |
凝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持久动力 | 2010-03-09 |
用诚信构筑核心竞争力 | 2010-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