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天的街道上,某些车的名声很臭,横冲直撞的“特权车”,让市民见了怕,汽车见了躲,有时连交警也无可奈何。因而现在的小孩子出门,父母不光要嘱咐“看车”,有时还会特别叮嘱“当心电动车!”
尽管电动自行车好像“弱弱的”,而且带着“环保”的帽子,但它正在成为出行者的“噩梦”。它们不怕行人,不怕汽车,更不惧自行车,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左突右冲。最可怕的是,这种车无声无息,从行人身边嗖地掠过,真能吓出你一身冷汗。专家称,电动自行车本来限速20公里每小时,但多数能达到40公里以上。尤其是“巨无霸”一般的电动三轮车,拉着超高超宽的货物,随时都可能从任何方向猛冲过来。这种车一般没有转向灯,往往会让汽车司机大惊失色,因而成了驾驶员特别注意避让的首要目标。电动车“骑士”不用考驾驶证,对交通知识一知半解,或压根儿就不关心。而且,他们大多都是“色盲”,分不清信号灯的颜色,不知道逆行的可怕,更不认识什么“斑马线”。当汽车规规矩矩地停在红灯下,他们却视若无睹,猛然冲过。据交管部门统计,电动车已成为公认的“最危险交通工具”。在二三线城市,每天发生的交通事故80%以上与电动自行车有关。
电动车是“好汉”,有些行人也不软。在以往“交通陋习整治行动”中,行人闯红灯、跨护栏、横穿马路等行为是整治重点。而“中国式过马路”,更是久治不愈的“顽疾”。这些“特权行人”认为,交通执法只要管好机动车就可以了,我怎么走路是自己的事——交通执法拿行人开刀是小题大做。在这种“弱势特权”心理的驱使下,横行霸道的电动三轮车、乱闯乱穿的行人振振有词:或责怪红灯时间太长“不得不闯”,或理直气壮地觉得“他能闯我为何不能闯”。报载,一名乱穿马路的南京大妈对执法者说:“每天都绕几百米,那人生很大一部分就荒废了!”这番话说出了违法者的心声,让交警同志瞠目结舌。
由此现象涉及到一个话题——“弱势特权”。在公认的交通理念中,行人处于弱势,机动车理应礼让行人。出自这种心态,尽管平时公众很讨厌“特权车”,但对自己的“特权举止”却没察觉。于是乎他们的心态由弱向强急剧膨胀,以至于“目中无法”。交通专家指出,如果大家只从外界找原因,只为自己找借口,无论怎样辩解,闯红灯、乱穿马路都是一种反文明、反秩序、缺乏公德的行为。而“弱势特权”所折射出的规则意识缺失、自律反省精神匮乏,也造成了培养文明意识的周期长、见效慢等恶果。强者关照弱者,是一种社会美德,但绝不意味着对交通违法放任自流。大家知道,城市的交通运行如同复杂而脆弱的“生态链”,每个人、每辆车都是不可轻忽的一环。一人违规,即可能造成生态链的紊乱。目前为止,我国相关法律对违法行人和电动车的处罚力度,远远低于机动车。严格地说,这在客观上也等于默认了违法者的行为。但是,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不会持久。马路是城市文明与法治的“考场”,这里既没有弱者,也没有强者,所有交通参与者一律平等。在更严厉的交管新政出台前,愿这些“特权人士”不恃特权,自觉遵守法规。像开车一样走路,像走路一样开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汽车驾驶员做出守法的榜样。
“哭穷”和“真穷” | 2010-11-18 |
引入包容性增长理念 提升弱势群体的发展水平 | 2010-11-18 |
“弱势心态”蔓延的根由 | 2010-11-18 |
论文选编(二) | 2010-11-18 |
论文选编(四) | 2010-11-18 |
构建和谐网络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 2010-11-18 |
詹 勇:“四体不勤”是种特权病 | 2010-11-18 |
“倒奶”事件怎么看? | 2010-11-18 |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 | 2010-11-18 |
扫清不良作风之霾 还政治生态水秀山清 | 2010-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