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千年福寿沟的防涝启示
吴锺昊
//www.workercn.cn2016-07-22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近些年,每当雨季汛期各地遭遇暴雨,城市“看海”剧连连登场后,江西赣州建于北宋时期的福寿沟总会被不断提及。媒体将其称为“城市良心”的代表,赣州市因此被冠以“千年不涝之城”的名号。客观地说,媒体和网友对福寿沟的赞美多少有一点夸张,但这个修建于千年前的排水系统在历史上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江西近现代的防汛防涝建设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

  仅靠常识分析也知道,“千年不涝之城”只带有夸张色彩的赞誉,恐怕中国没有哪个城市能历经千年而不受水患之扰。事实上,位于江西南部的赣州市年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降水集中的4月至6月常有暴雨或大暴雨,曾有日降水200.8毫米的极值。

  其实,正因为当地百姓千年来饱受洪涝之苦,赣州才会修建和不断完善福寿沟。北宋时期(公元1068年)刘彝任虔州知军,主持规划建设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和两个排水干道系统。东南部排水沟形似古篆体的“福”字,西北部排水沟形似古篆体的“寿”字,故人们给它起了个吉祥的名字——福寿沟。

  很多媒体报道都提到过,赣州每年中心城区积水点约有34个,但福寿沟所经过的范围却几乎没有。很多人将其归功于福寿沟,但这主要与地势有很大关系。赣州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像一只乌龟卧在章、贡两江之间,因此赣州也有“龟城”之称。当年,建造者正是依据赣州街道布局、地形特点,按照分区排水的原则建造了福寿沟。

  直至今日,赣州老城区10万百姓依旧得惠于福寿沟,这一点确实不假。但是,如果真正遇到大暴雨,赣州市仅仅依靠福寿沟排水,显然也是远远不够的。今年3月底,赣南提前入汛,持续暴雨天气致使赣州城区低洼路段积水。在赣州市区,上涨的洪水引发城市局部内涝,积水没过行人膝盖,不少市民被困。河流、池塘内的鱼被水流带至市区,在街道上“畅游”,一度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

  那么,为什么有福寿沟,赣州城区还会发生严重内涝?一方面是因为福寿沟排水量不及赣州市总排水量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是因为,近一二十年来,现代城市开发导致福寿沟受损严重,不仅排水渠道部分损毁,与福寿沟连通的水塘更是大量减少,福寿沟难以系统地发挥储水、排水的作用。

  水塘,是城市抗洪防涝的重要市政设施,在古代大部分南方城市中都预留有一定的积水区,这其实也符合“海绵城市”的原理。但是,伴随城市建设不断加速,赣州城内的水塘越来越少,水塘的调蓄功能被现代化的排涝抽水机所取代。

  赣州土生土长的谢宗瑶老人在其编著的《赣州城厢古街道》一书中回忆:“计找出29处共84口水塘。遇暴雨时,可调节雨水流量,减轻下水道溢流;若章、贡两江洪水逼城,城内雨洪无法外排时又可调蓄暂避涝灾。”

  实际上,福寿沟因势利导、遵循自然的设计理念给当今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启示,福寿沟建造者“利民千秋”的精神以及福寿沟作为城市记忆的价值,已远远超过其作为仍在使用的排水系统的价值。

  赣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人说,因为福寿沟这两年成为了排水界的“网红”,每年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参观和研究福寿渠的人络绎不绝。“福寿沟对于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是什么?”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问到的问题。他的答案是:城市建设要道法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功在千秋的利民工程,远比面子工程更有“生命力”,福寿沟也因此得到了世世代代赣州人的爱护。据史料记载,历朝历代除了平时的小修小补外,福寿沟还进行过四次大维修,其中以清朝同治年间的维修工程最为浩大。官府以“民修官助”的方式,历时3年对福寿沟进行了大维修。赣州市文物部门介绍,近几年市民保护福寿沟的意识越来越强,一旦发现有人在福寿沟附近动土,就立马给文物局打电话。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