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为政先修德
范仁碧
//www.workercn.cn2016-08-08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政者,正也。”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注重德,讲求德政、德治、德礼、德行。德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从政道德是为政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等,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被人们通俗地称为官德。《孔子家语》中说:“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说的就是政德在从政中的体现。

  官德的标准,不同时期侧重不同。在司马迁的笔下,行教、清廉、守法者是好官。唐太宗李世民结合汉代刘向“六正六邪”之说,将好官的德行分为六类——高瞻远瞩的圣臣、扶善除恶的良臣、进贤不懈的忠臣、明察成败的智臣、廉洁奉公的贞臣、刚正不阿的直臣,以圣明、贤良、忠诚、睿智、贞洁和正直作为官德的六大内容。作为历史范畴的官德,有一部分被继承和延续下来。比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坚定信念等。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还通过了六条规定: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巴掌、不以人名命名地名、中国同志不与马恩列斯平列。那是关于党风党纪的决议,对执政党来说也是一个关于“官德”的决议。

  官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基、用权之道。《左传》云:“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富而无德不仁,官而无德致乱”。对官员而言,“立身立业,必先养德”。“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官德正则民之幸,官德歪则民之祸。官德好坏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的问题,更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关系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官员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管理着公共资源;官员是社会的风向标,其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权力的正邪走向,关系着民心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所以“治国先治吏”,从政德为先。为政者,当为公、为民、勤政、清廉。

  为公。宋人余靖在其《从政六箴》中曾说“抱公绝私,是为率职。”从政为官者,其基本的职责就是“为公”,以“公”为本,出以公心、施行公举、谋求公利、倡行公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一心为公,不徇私情,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品德。毛泽东以身垂范,带头为公。建国前,他的亲属家人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他并不以之徇私,没有为家人办过任何私事,他家乡的父老乡亲进京,一切开支应酬全部从他的生活费用中开支,从不使用公款,也不为亲属安排工作。

  为民。早在《尚书》中,就有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在《吕氏春秋》中,有“宗庙之本在于民”的说法;孟子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宏论。清代的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画竹》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共产党员最大的道德就是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对群众要有敬爱之情、敬重之心、敬畏之意,恪守为民之责,深怀爱民之心,常思便民之举,多做利民之事,善谋富民之策。孔繁森在雪域高原奋斗了10个春秋,跑遍了全市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绝大多数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敬老院和养老院,他几乎全部走访过,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1992年,拉萨市发生地震,孔繁森抚养了3名因地震而失去父母的孤儿,并把他献血所得的营养费900多元全部用于3个孤儿的生活补贴上……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孔繁森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他最喜欢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勤政。《尚书·大禹谟》中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古人用一个字来总结治理国家的要点,就是“勤”。明人在《初仕要览》中说:“初仕以勤政为首务,政不勤则百事殆。”曾国藩有“五勤”之说,做官要“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我们国家对于公务员行为规范的三十二字要求中,排在“政治坚定”和“忠于国家”之后的,就是“勤政为民”。纵观党史和近现代史,有许多勤政敬业的榜样。周恩来正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事业而鞠躬尽瘁的,在他几十年的革命工作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一生如此,经年累月不曾改变,以致有外国友人称他为“全天候总理”。

  清廉。清廉是官德的内在要求,也是吏治的基本道德。清代张聪贤的《官箴》中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清康熙年间,有个叫张伯行的地方官,他在任江苏巡抚时曾书一匾额悬于堂上,其内容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话说得多好!良言如玉,大音希声。一个封建官吏能够把“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作为自己为官从政的“金绳铁矩”的确难能可贵。《后汉书·杨震传》记载:“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对于贪贿,党员干部要处处留戒心,时时存“四知”,刻刻都坚守,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始终保持“风吹云动星不动,水涨船高岸不移”的心态,始终做到不贪不贿、勤政爱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