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怎样打造有我军特色的制胜之钥
薛国安(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冷战结束以来,信息技术加速涌入军事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作战方式不断翻新。战场交战出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现象,导致一些人盲目推崇武器制胜,其实这些观点不过是历史上一再出现的片面认识的翻版。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之初提出“七因素”说,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抗日战争刚刚开始,中日双方国力、军力相差悬殊,日军横行中原,“失败论”“亡国论”笼罩全国。毛泽东依据“七因素”说坚定地指出,胜利必然属于中国,这为我们研究制胜机理提供了典范。
战争制胜机理,就是指导战争胜利的因素及其功能相互作用的原理。不难发现,战争机理运行大致有三个特点:首先,诸要素综合作用是基本的方式。战争史上,可能赢得了战斗战役的胜利,却输了整个战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战争胜负并非仅仅是双方军队在战场上厮杀,而是双方整个综合国力的较量。战争各个因素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不是孤立的,而且是彼此互动的。
其次,力量优势是制胜的客观基础。战争虽然是各个要素的综合对抗,但是双方力量的拼搏才是最为直接的对抗、主要的对抗。力量优势是战争制胜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双方关注的重点。一旦双方对比力量,总会有强弱之分,强胜弱败是军事斗争的普遍规律,贯穿于战争过程的各个阶段,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基本着眼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是制胜的关键。战争制胜的核心问题在于主动与否,胜负结果取决于战争中人的自觉能动性。这一点无论是对强势一方还是弱势一方,都是一样的。强者要把强势变为胜势,进一步把优势转化为更大优势。弱者想变被动为主动,把劣势变为优势,更需要灵活的战略战术。具备力量优势,但是战略战术不当,强军也会被打败。相反,力量相对劣势,但战略战术正确,弱军也能打胜仗。
如何把握信息化局部战争的制胜机理,我想根本的出发点,还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战争制胜机理的基本思想,着重从三个方面探索和把握:一是要着力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建设,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夯实制胜的物质基础。二是要高度重视作用日益凸显的科学技术因素,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三是要积极研究信息化制胜机理的新特点新规律,研究新的理论、新的战法,提升驾驭和指挥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军事指挥员的自觉能动性,把握信息化局部战争制胜之钥。
张文杰(国防大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教授):如何探索制胜机理?这涉及到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问题。机理和规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只要有本质的联系就可以说是规律,规律可以有很多条。机理是从整体上、相互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角度来思考问题的,需要一种体系化思维,把各种规律联系起来。规律的基础是哲学思维,机理的基础是现代复杂性科学思维,这是它们的主要区别。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研究机理。
任天佑:要素之间是互动式的,不是简单地联系。互动导致体系的发展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从规律角度分析,要素之间主要还是联系,而不是互动,所引起的不确定性相对来说小一些。但现在一个很庞大的体系,遇到某种非线性发展,就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陈相灵(国防大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教授):我军抗战制胜机理,除了人与武器实现最佳结合外,还包括军民与特殊地理环境的结合,如此等等。今天的战争同过去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战场环境是多维的。但整体上看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我们还可能处于劣势,像远程精确打击与强敌相比是劣势,等等。在劣势下怎么探讨制胜?一是仍要注意发挥人和战场环境结合的优势,战场环境建设是实现优劣转化的支撑。二是要注重培育战斗精神,否则在信息化局部战争中制胜是很困难的。
壮丽的英雄史诗 伟大的爱国篇章 | 2010-09-03 |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 | 2010-09-03 |
毛泽东同志关于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的名言 | 2010-09-03 |
从细节读真切的党史 | 2010-09-03 |
旗帜引领时代 红星照耀中国 | 2010-09-03 |
党的历史经验的最新概括总结 | 2010-09-03 |
坚持完善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 | 2010-09-03 |
甲午的殇思 | 2010-09-03 |
面对甲午古战场的强军之思 | 2010-09-03 |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 | 2010-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