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韩喜平
//www.workercn.cn2017-05-0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更多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自信

  作为“马学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学术道德和创新精神直接影响“马学科”的发展质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5·17”重要讲话发表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备受鼓舞,积极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主动把精神实质和学习成果体现到教学科研全过程,理论研究的自觉性、科学性不断提升,学术交流的层次和频率不断提高,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智慧和实践经验传播开来,传授给学生、传递给社会、传播给世界,展现了“在马学马、在马研马、在马教马、在马信马、在马爱马”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有的自信和智慧。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敢于亮剑,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力量、真理力量和逻辑力量,旗帜鲜明地与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作斗争。当前,我们面临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的新变化,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和思潮总想“有所作为”。面对诸多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不能回避、不应退缩,要敢于亮出身份,敢于亮剑,应积极通过学术著作、学术论坛等方式对错误思潮展开学术回击,应积极通过报刊、网络等途径对错误价值观进行批评。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还应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学术文章,增加在国外媒体发声的频率,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国际影响,进而彰显中国理论的世界意义,不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育才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这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育人育才方面的独特优势。

  2017年2月和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重要文件,都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的重要地位,要求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青年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哲学智慧的真切性、理论思维的严密性、实践品质的彻底性和人本情怀的丰富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此外,教育部正在积极推进“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中宣部已经公布两批21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逐步构建重点突出、平台宽广、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学科体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育才的实效性。通过系统的培养和教育,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学习“5·17”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仅强化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教学工作的思想意识,而且深化了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进而坚定了推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实践步伐。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