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刘曙光
冯翠玲
洪向华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魏青村村民在晾晒辣椒。新华社发
新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资料图片
【圆桌对话】
主持人:
王昊魁 龚亮
嘉宾:
刘曙光(十九大代表,山东潍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冯翠玲(十九大代表,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洪向华(中央党校科研部副巡视员、教授)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报告充分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坚定的责任担当、爱民为民的真挚情怀,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本报特邀三位代表、学者,围绕“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主持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对此,您如何理解?
刘曙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行了全面部署,从“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烈的宗旨意识和真挚的为民情怀,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为全党同志作出示范和表率。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我们都要坚决纠正,真正把群众的痛点、难点作为工作重点,努力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冯翠玲:我们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真心对待群众,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满意的收入、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每个干部都应牢记,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一切工作只有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洪向华: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要解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重点解决好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等问题,切实帮助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使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
主持人: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您认为,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刘曙光: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了事关我国发展的根本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大势的科学把握,充分体现了大国大党的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为我们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贯彻好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协调发展,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冯翠玲: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全党团结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智慧汇聚成前进的力量。需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消除发展不平衡的起点是教育,教育公平对于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洪向华:这个判断说明,我们要根据主要矛盾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要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是发展不协调、存在短板。存在短板就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补短板,把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作为重点方向,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发展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一是挖掘发展的潜力不够,二是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完全满足。所以,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要挖掘发展潜力,调动所有能够促进发展的要素,厚植发展基础,增强发展的后劲。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加强烈的需求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主持人: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刘曙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话语的关键词。无论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利益导向,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注重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群众路线贯穿到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只有如此,才能凝聚起磅礴力量,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冯翠玲: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具体运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十九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定会带领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洪向华: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真情关心人民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承受能力,决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人民群众意愿的事。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实现自己的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全民族的力量,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人物肖像:郭红松绘)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 2014-01-29 |
坚定信念 认真践行 | 2014-01-29 |
把握奋斗目标 努力走在前列 | 2014-01-29 |
目标激励众志成城 | 2014-01-29 |
人民是中国梦创造者享有者 | 2014-01-29 |
坚持在文艺实践与创新中突出人民性 | 2014-01-29 |
弘扬延安精神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 2014-01-29 |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 2014-01-29 |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2014-01-29 |
从决胜全面小康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2014-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