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让垃圾分类成时尚
//www.workercn.cn2018-05-02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曾毅

  嘉宾:

  浙江宁波海曙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史卫东

  浙江宁波海曙区城管局副局长、副书记 谢跃伟

  浙江宁波洞桥镇潘家耷村党支部书记 傅洪光

  如何让美丽乡村“颜值”更高

  主持人:海曙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史卫东:近年来,海曙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因为基础相对薄弱,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宣传发动力度与全民动员设想之间还有距离。农村长期以来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就是倾倒,垃圾分类意愿不强。宣传垃圾分类的方式方法难以有效激发群众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二是收运处理环节与垃圾分类工作要求不相匹配。从原先的集中处理转换到分类收集处理,相关设施设备必须进行升级改造或重新建设购置,支出较大,区镇财政资金存在压力。三是取得成效与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目标之间尚有差距。

  如何走出“垃圾围村”的困境,成为当前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的一件大事。今年,海曙区提出了开展农村“垃圾革命”,将垃圾分类作为扎实推进“美丽海曙”建设的头等要事,努力实现“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的目标。一是要提高源头分类质量。二是要健全分类收运处置体系。三是要强化全民参与意识,让生产生活绿色化成为时代潮流,扩大“垃圾去哪儿了”公益环保考察活动影响力,使垃圾分类成为海曙人的“新时尚”。

  要从源头控制垃圾

  主持人:分管垃圾处理工作过程中,您有哪些体会?

  谢跃伟:推进垃圾分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某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更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觉醒。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真的非常重要。比如现在的商品过度包装。最典型的是茶叶盒、月饼盒等,包装越来越豪华,里面的量却少得可怜。这不仅给百姓增加经济上的负担,更给垃圾处理增加了大量的负担。再比如有人统计,中国的快递业每年所用的胶带有170亿米长,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这些胶带如果自然降解需要百年,在焚烧的时候也会给环境带来负担。所以,希望相关部门从源头上关注与控制,做到包装绿色化,让垃圾减量。

  村干部要大有作为

  主持人:对于垃圾分类和处理,村里都做了哪些工作?

  傅洪光:近年来,随着党委、政府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大力推进,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正在悄然改变,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但是,不少年纪大的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还存在着“嫌麻烦”的情绪,成为工作中的难点。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村干部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认为以下一些举措既接地气,又容易操作。首先,要从建章立制上做好文章,例如把自觉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写进村规民约,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安排出时间播放寓教于乐的宣传片,让宣传发动更接地气;其次,可以借力镇里、村里的志愿者,请他们做宣传员、监督员,推出垃圾分类的“红黑榜”;最后,有条件的村子还应该多组织村民代表到城区垃圾分类处理的先进社区去实地感受,因地制宜推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等激励机制,有效引导大家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同时,村干部更要开阔思维,将垃圾分类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力争村容村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美乡村环境,让大家明白这项工作能产生实实在在的好处。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