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遏制超配干部不能只靠专项整治
张枫逸
//www.workercn.cn2015-01-17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更多

  

  去年是全国各级党政机关的“瘦身年”,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就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全国超配4万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已消化近四成,待消化超六成的成绩单,既让人们看到了党和政府整治超配干部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也折射出这一乱象的积重难返,任重道远。

  事实上,此番对于超职数干部的全国性整治,并非第一次。2007年和2009年,中组部、中编办等部门都曾推出过超配干部专项清理。但专项行动过后,各地的超配干部迅速反弹,陷入了“越减越肥”的怪圈之中。本轮专项整治,会不会重蹈“水过地皮干”的覆辙,也要打上一个问号。应该看到,超职数配备干部的背后,有着利益驱使和制度不彰的多重因素,遏制超配干部不能只靠疾风骤雨的运动式整治,必须找准病灶挖出病根,从制度层面重塑行政伦理和官场生态。

  首先,坚持“依法治编”。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所言,“必须强化法规的实际执行效果,如果执行到位,超配干部就不会‘规模化’”。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政府机构设置、编制核定以及监督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遗憾的是,相关规定被束之高阁,诸如副秘书长等岗位俨然成了一种奖励性福利,用以安排照顾多年未获升迁的干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把编制工作真正纳入法治轨道,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干部超配、机构膨胀这一顽疾。

  其次,强化责任追究。超职数配备干部,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办公效率,影响了政府形象,理应有人为这一系列后果埋单负责。不过,以往历次专项整治,只是通过调岗、免职等方式将超配干部消化了事,罕见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而当事人即使被免去行政职务后,往往也会保留职级待遇,有的干脆退居二线,在家歇着,工资照拿。如此高收益、零风险,无疑会助长一些人滥发乌纱帽做交易、送人情的底气。整治超配乱象不能只是表面文章,必须一查到底,严肃处理,违规提拔起来的干部一律免去职务和职级,乱发官帽、买官卖官者坚决依法严惩。

  此外,改革人事制度。超配干部现象之所以成为顽疾,根子就在于“官本位”观念,用职务的高低衡量公务员的价值,把职务晋升作为职业发展的最高追求。破解超配干部问题就要改变这一潜规则。一方面,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解决基层公务员待遇偏低、晋升空间有限的问题,从而减少公职人员对于职务的盲目崇拜和追求。同时,建立官员退出机制,重塑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官场生态。通过合理的评价淘汰机制,将为官不为、慵懒散漫者清理出干部队伍,实现精兵简政目的。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