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严治党,重在“严”上,须着力“严治”。
从严治党,要真抓实干,动真格的,用实力、铆足劲。怎么治?既然“治”就得治好。不真治,不严治,不狠治,蜻蜓点水,虚晃一枪,一点作用也没有。“从严治党”就是要严字当头,从严要求,从严掌握,从严治理,一严到底。我们经常说,严是爱,宽是害。但决不能当严到自己头上时就受不了,干脆“顶牛”,对着来了。
“严字当头”最重要的就是讲“认真”。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如果提出了严,要求了严,规定了严却没有人认真严抓严管,认真贯彻落实,从一点一滴做起,恐怕再严也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了了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要严格落实干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决不搞法不责众、下不为例、情有可原。这表明了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也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法不责众”当不了“挡箭牌”,“下不为例”换不来“赎罪券”,“情有可原”更不是“护身符”。管党治党建设党就得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始终坚持一个“严”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威力、震慑力和执行力。
“从严治党”,从哪里治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干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正,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从严治党,最关键、最管用的是要从上做起,从头治起,从病根查起。抓住“龙头”、“老大”,牵住“牛鼻子”,盯住“第一责任人”。“治党”与“治病”相通要分析“病因”,找准“病根”,针对“病情”,对症下药,争取药到病除。同时还要严格监视、监控和监管,防止复发、反复、常犯。那么如何“治”?我们经常说靠“法治”和“德治”,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领导人的“人格魅力”也缺少不了。正如毛泽东早就明确提出的那样,“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一个地方或部门,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在某种程度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甚至发挥决定性作用。
“从严治党”要靠“法治”,且真治,敢治,狠治。如果不狠狠地治,不动真格地“治”,一切“从严治党”的讲话、报告和指示及规定、章程和制度等都会变成“官样”的空话、套话、大话,成为“时髦”的口号、标语、言论,结果所有印发的各种讲话和各类文件都白费、白搭和白扯。“从严”也就成“官样文章”,做了表面文章。“治”就要“严治”,决不能松松垮垮,软软面面,缠缠绵绵。“从严治党”要靠“德治”。“德治”就要长流水,不断线,经常进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从严治党”还要有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上率下,说到做到。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自干一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出样子。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无穷无尽,至关重要。同时领导干部不仅带头做,还要亲自抓。各级党的领导干部不抓“治党”是失职,抓不好“治党”是渎职。无论“法治”还是“德治”都要有人来抓、来推、来治,光靠表面上开会、讲话、发文不行,更要有人真抓实干,贯彻落实,执行到位,落到实处。要有人亲自抓,带着干,实际做,特别盯住不放,咬住不松,一抓到底,善做善成,自始至终,决不半途而废。
邓小平同志曾说,“还是法制靠得住”。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必须始终贯穿于各个方面工作,真正深入人心,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因此,当前从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入手,严惩腐败,消除腐败现象,深得民心,符合民意,必须抓常抓长抓细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