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六大发展”是引领未来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抉择。
廉洁发展正是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的重大举措。
切实推进转型发展,就要做好煤炭和非煤两篇大文章。
实现创新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
把绿色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以安全发展的实效,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只有统筹发展,才能通盘筹划,照顾各方,整体推进。
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王儒林书记提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在我省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六大发展”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切中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主要矛盾,是引领未来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抉择。
廉洁发展:净化山西政治生态
所谓政治生态,是借助于生态学的分析框架,从政治体系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分析政治现象的存在状态及其发展状况的理论概念。2014年9月,在我省领导干部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直言不讳 “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由此,“政治生态”成为观察和分析政治发展环境和政治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揭示了我们这个资源大省出现的 “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实质。
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助于革除为官从政之时弊,彰显清正廉洁之新风,并对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引领。而廉洁发展正是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的重大举措。为此,针对我省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特殊性,要始终扭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抓好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双落实”;要对腐败问题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要始终围绕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这个核心,真正做到完善制度与执行制度两措并举;要面向全党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转型发展:实现山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014年,山西经济遭遇“滑铁卢”。煤炭等支柱产业面临巨大困难,经济增速创下新低,经济效益呈“断崖式”下滑,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之一。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推进转型发展成为我省上下面临的最现实问题、最突出矛盾和最紧迫任务。
转型发展涉及到两个根本性问题:往哪个方向转以及如何转。往哪个方向转?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王儒林书记指出:必须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坚持“革命兴煤”,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必须做好非煤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全力破解“一煤独大”的困局。做好煤炭和非煤两篇大文章,首先要切实增强 “转型发展”的理性自觉,这是转型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此,不能仅仅将转型停留于口号上、文件中、会议里,更不能一遇到转型难题就心生畏惧,一碰到经济下行就犹豫不决,而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进转型。其次,要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这是转型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企业强才能产业强、经济强。再次,要深化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进行,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发展:增强山西综合竞争力
对山西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创新是转方式、谋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近年来,我省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技部、国家统计局面向社会公布的《2013年度全国综合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科技进步监测体系五个一级考核指标,我省大多数处于20位左右,属于科技综合竞争力薄弱地区。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爬坡越坎的关键阶段,转型升级越是艰难,越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把创新发展作为全面增强我省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举措。实现创新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此,要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应用的主体;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程,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整合科教人才资源,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把我省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同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主攻方向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等提供科技支撑;坚持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价值链的高端融入并举,增强全省产业核心竞争力。
绿色发展:提升山西环境承载力
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特有的资源优势使山西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也使山西背负了沉重的经济和环保负担,山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威胁。
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王儒林书记强调 “必须把绿色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摒弃‘吃资源饭、环境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要以循环经济为重点,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推进我省绿色发展,就要大力培育绿色新兴战略产业,如现代循环农业、生物质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兴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绿色新兴战略产业,逐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绿色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绿色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动与绿色经济发展相关的立法工作,完善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的绿色发展、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意识。
安全发展:改善山西发展质量
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是安全生产最根本的内涵,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是衡量发展成果最重要的砝码。近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措施、落实责任,2014年,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生产经营性事故、部分重点行业领域事故、较大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都实现了“双下降”,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坚实迈进。但是,还必须看到,现阶段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方式还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高危行业比重大,安全保障能力低,事故总量仍然较大,安全发展的根基还不牢固,部分行业领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重要指示,把安全发展作为六个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来谋划和部署。要以严格执行新修订的 《安全生产法》为契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做到安全监管执法到位;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考核和问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严格查处事故,严格责任追究,以安全发展的实效,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统筹发展:推进山西全方位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统领,大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但还应该看到,现阶段我省改革发展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推动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必须通盘筹划,才能照顾各方,整体推进。
实现统筹发展,首先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发展。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基础上,把工业化作为核心环节,进而带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同时把城镇化作为关键载体,作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战略基点,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市功能完善、生产要素集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并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其次,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再次,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与社会只有“两条腿一样长”,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走得既快又稳。在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过程中,要切实按照王儒林书记的要求,解决好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人居环境等重大民生问题,把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用于社会事业建设,让广大群众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彰显富民强省这个发展的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作者为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