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刚刚闭幕的河南省“两会”,围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集思广益,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意志,开启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压力增大,但河南省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蓄势崛起的基本态势没有变。全省上下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新特点,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努力保持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增速换挡中不松劲,保持韧性,争取更大作为
要清醒认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面临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要素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增速换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也要看到,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必须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和良好态势。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预期今年生产总值增长8%,同时提出“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体现了“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的精神,对此要认识领会,坚定贯彻。
河南具有实现稳增长的有利条件。发展态势很好。过去一年在全国及多数省份增速回落的背景下,河南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工业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分别前移8位、8位、6位、4位,发展的科学性不断增强。发展潜力巨大。河南仍处于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需求、消费增长空间很大;随着开放平台不断完善,承接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仍有较大潜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抢抓产业转移和新兴业态发展历史机遇,工业经济站上了新的发展平台。先发效应释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集聚区等发展载体建设不断加快,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为工业发展积累了新动能。只要敢于直面困难和矛盾,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的基调方针,主动迎接挑战,一定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总体思路,夯实基础,抓住关键,强化牵动全局的战略支点作用。通过集聚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探索航空驱动型发展模式,引领带动河南经济结构增量调整;通过核心区域产城融合、提升国际货运集疏能力,深化与国内外大型物流集成商合作,引领带动郑州国际商都加快建设;通过机场二期工程、完善航空货运网络、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引领带动河南强化综合交通优势地位;通过航空港配套项目和产业链条在相关省辖市布局延伸,引领带动全省实现产品更新换代、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带动作用。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以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为途径,努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构建中原城市群“米”字形城镇密集带,启动郑州国际商都规划建设,促进郑州与毗邻城市融合发展,支持省际交界地区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深入推动地区性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释放消费“累积效应”。河南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力实施“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能增效工程,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有利于持续拓展消费市场空间,增强消费拉动作用。
充分发挥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作用。坚持突出重点、弥补短板、强化弱项、综合提升,加快建设一批交通、能源、信息等重大项目。推进现代交通系统建设。加快“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积极推动水上运输通道、邮政基础设施和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建设。推进能源支撑系统建设。加强省级电网骨干网架、市域主网架和城市中心区、产业集聚区配电网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提升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疏通能力。推进水利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加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综合技术改造。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要素的保障作用。要拓宽融资渠道,壮大金融主体,创新金融产品。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强项目与金融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健全投资担保体系,推动金融豫军协同服务地方发展。要创新土地供应方式,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单列用地指标,注重区域内挖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依靠土地整理、增减挂钩、人地挂钩等政策加大建设用地供给。要提升人力资本。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及各类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程,扩大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规模。
在结构调整中不慌乱,保持定力,谋求新的突破
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河南近年来结构调整取得很大进展,三产比重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结构呈现积极变化,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不断提升,能源原材料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七成降至接近五成。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持续下降,全国及多数省份经济增速回落,能源原材料工业市场需求进一步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另外,河南传统竞争优势在逐渐削弱,新的接续力量还在形成之中。能源原材料行业和部分企业效益下降、亏损增加,增速换挡可能导致就业压力、金融风险、社会风险等隐性风险显性化。因此,我们要清醒认识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在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充分利用目前市场需求不足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存量调整上,多从市场的角度想办法,推动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延伸产业产品链条、加快转型升级,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水平落后产业的投资。在增量调整上,要大力支持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等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培育新的增长点,弥补传统产业回落带来的不利影响。
发展壮大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加快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要分行业地细化研究,逐一制定服务业各门类的发展方略和举措。要放宽市场准入,提升开放层次,在电子商务、养老、保险、现代金融等领域继续扩大开放,鼓励民间资本以各种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结合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城市特色商业区和中心商务区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提速度,健康养老、科技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扩规模,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添活力。努力培育一批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服务产业,培育一批实力强、机制活的服务业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服务业知名品牌。
推动工业转型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推进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成为河南新的支柱产业,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培育成为河南先导产业,促进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河南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壮大汽车、装备等产业规模,不断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使其成为工业经济发展新的战略支撑。加大传统行业改造提升力度。综合运用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手段,促使其尽快摆脱困境。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把工业化发展提高到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平上来,推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研发、生产、销售、维修、测试、物流、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链,促进河南工业从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和延伸。推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发展。坚持“产业为本,金融为用,在融合中加快产业的发展,在融合中促进金融资本做强”的原则,积极开发、应用新型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推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河南在制造、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通过新兴产业向传统产业的交叉、渗透和重组,推动河南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在动力转换中不迷惘,保持张力,培育新的优势
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清醒认识动力转换的艰巨性,下功夫寻求新的增长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的指导思想,保持必要的张力,确保动力转换顺畅、有序、高效。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坚持“能放尽放”,继续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取消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加快金融改革发展。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向综合性期货交易所转变。全面推进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深化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和公司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
强化创新驱动。围绕主体、平台、载体、专项、机制、人才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培育高层次创新平台。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国家高新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建设一批高端人才创业高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启动实施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新建一批省级研发中心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发展,建设质量强省。积极推动开放式创新。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支持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在豫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完善开放平台。牢牢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个平台,把我省三大战略规划实施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起来,发挥郑州航空港、郑欧班列、国际陆港等开放平台作用,强化郑州、洛阳节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东联西进,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支撑点。提升开放招商水平。谋划国际化招商平台,吸引跨国公司在豫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研发中心。提高招商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全面运行河南电子口岸,建立“一站式”大通关服务体系。积极申报河南自贸区,复制现有自贸区创新办法。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传统产业通过向境外转移实现转型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建立海外生产研发基地、全球营销网络和战略资源渠道。
创新体制机制。理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体制,搞好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省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市场服务体系,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完善政企沟通、银企对接、权益保护等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作者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社科院院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 2011-12-15 |
抓住机遇 稳中求进 | 2011-12-15 |
求是社论:稳中求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十八大 | 2011-12-15 |
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 | 2011-12-15 |
谢旭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障改善民生 | 2011-12-15 |
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 2011-12-15 |
论文选编(三) | 2011-12-15 |
中纪委研究室:当前反腐民调重要性凸显 | 2011-12-15 |
把握发展大势谋求崛起伟业 | 2011-12-15 |
凝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 2011-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