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王子元
//www.workercn.cn2015-02-10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这说明,你对群众投入多少感情,就能从群众那里获得多少支持与认同。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在下基层时,习惯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是与群众面对面直接进行感情交流,而是满足于讲讲话、发发指示,即便遇到群众有难处,也只是“嘘寒问暖”造势一番,不仅无法有效沟通和交流,更从感情上远离了群众。因此,工作中,领导干部最根本的是要树立宗旨意识,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群众服务中,让服务群众、尊重群众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素养。

  一是站稳群众立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路线,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教育领导干部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尊重群众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确保发展的每一步、施政的每一策都以群众为念、以群众为重。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出台重大决策、安排重大项目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决不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凝聚群众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群众的戮力同心。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宣传发动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凝聚群众力量。一要紧紧依靠群众。要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群众自治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真正让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充分调动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二要发扬我们党做好群众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传播方式,使我们的理论阐释让群众入脑入心,文化艺术传播使群众爱听爱看,宣传教育活动得到群众认可认同,更好地凝聚群众的力量;三要善于教育群众,提高群众觉悟。当前,社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种信访、维权事件也不断增多,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或许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但不能因此而拈轻怕重、挑易弃难,更不能打着尊重民意的幌子终日人浮于事、碌碌无为,甚至甘愿做群众的“尾巴”行短期效益,为少数人谋利。要从加强教育、提高觉悟入手,善于把党的政策和正确主张宣传到群众中,善于把群众的正确意见与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结合起来,使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是实现群众利益。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造福人民。实现群众利益,就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把改作风改到群众心坎上;要在注重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实事的同时,更注重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为增进人民福祉提供制度保障;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保证群众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保障;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陶冶农民群众的情操。

  四是坚持群众评判。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群众标准,即把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标准,破除工作中存在的自我设计、自我决策、自我欣赏、自我评估的怪圈。一要注重群众的广泛参与,增强认同力。实践证明,群众的广泛参与是我们做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做决策、办事情,要注重多听取群众意见,多同群众商量,让群众广泛参与。二要让群众评判,增强引导力。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群众,工作主体是群众,任务落实靠群众。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建立由人民评价政绩的民主考评机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由群众评判,真正做到“问绩于民”。三要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更加重视党风政风、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等内容的考核,从“德、能、勤、绩、廉”全方位考评领导干部。既看能力又看作风,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引导领导干部真正用经得起人民检验、历史检验、实践检验的政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作者为河池市委基层办副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