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天,与时代同步的人民代表大会,正以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实践证明,它符合中国民意,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无法替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在全国人大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
自信,但不固步自封。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无论是立法、监督,还是代表履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改革和创新中,与时代同步,与民生相融。
本届全国人大以来,立法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一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律被提上日程。
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法律,而是法律是否管用的问题。提高立法质量,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成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重要目标。
从重大领域的立法到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立法,我们清晰地看到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更强。立法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立法为改革提供了依据。
开门立法、尊重民意,立法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殿堂走下台阶,走近百姓,接收地气。一次又一次的立法调研,问计于民;一次又一次的立法听证会,目的都是为了使每一项立法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
本届全国人大以来,动真格的专题询问、执法检查,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加大。
专题询问,逐渐走向常态,从全国人大到地方人大,一次比一次透明,一次比一次尖锐。在对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监督的庄严追问下,一连串重大而尖锐的问题得到了回应。
执法检查,数量越来越多,计划性也越来越强。一次次对引领改革发展的法律实施进行检查,一次次对人民群众关注的执法问题进行检查,为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增添了活力。
无论是专题询问,还是执法检查,作为中国监督体系中最具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监督,敢触问题,不怕碰硬,不畏艰难。正是有了这样的监督,才让法律得到有效实施,才让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
本届全国人大以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代表履职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发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今天,全国260多万各级人大代表,这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无论来自哪个领域、哪个阶层,正代表着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他们没有忘记是人民投下了庄严神圣的一票,让他们有了这份权力;他们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反映民愿、凝聚民力。
议国是、提建议、作决定,代表们通过多种形式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他们用脚踏实地的调研、认真勤奋的思索,交出了一份份恪尽职守的履职答卷。这些答卷,凝聚着人大代表的智慧和汗水,最终变成国家法律法规,变成人民群众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的成果。
又是一年春来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我们回顾十二届全国人大所走过的路,心潮澎湃。
面对成绩,我们自信,但不沾沾自喜。因为我们知道,离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面对成绩,我们自信,但不固步自封。因为我们坚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有紧跟时代脉搏,才能越来越充满活力和朝气。
北大文化与北大精神 | 2012-12-10 |
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推动作用 | 2012-12-10 |
生态文明建设 地方不能缺位 | 2012-12-10 |
努力开创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新局面 | 2012-12-10 |
八城市户籍自由迁移与公民权利的回归 | 2012-12-10 |
八城市户籍自由迁移与公民权利的回归 | 2012-12-10 |
八城市户籍自由迁移与公民权利的回归 | 2012-12-10 |
八城市户籍自由迁移与公民权利的回归 | 2012-12-10 |
八城市户籍自由迁移与公民权利的回归 | 2012-12-10 |
八城市户籍自由迁移与公民权利的回归 | 2012-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