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生机盎然。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这次“两会”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以凝聚共识、增添信心、明确思路的成效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我们对“两会”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各位代表、全国政协的各位委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次“两会”,盘点2014年政府工作,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凝聚共识的成绩单。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比预想的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胜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在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的过程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极大地提振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信心。
这次“两会”,直面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明确重点、部署工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搭桥劈山铺路。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紧紧抓住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明确指出:第一,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第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最大的“拦路虎”是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只重视GDP增速、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难以实现经济增长预期,难以实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第三,将经济增长预期确定为7%左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以这样的速度保持较长时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加雄厚。
这次“两会”开启了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帷幕。这一年,在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至关重要。它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要之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硬任务,始终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前提。保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的信心,形成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的新动力,振作奋发有为改革攻坚的精气神,至关重要。
新常态呼唤新观念。当前,要拨开笼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上的表层迷雾,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经济增长速度上,盯在传统意义上反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力的指标上作判断。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要求我们转变观念看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本质,就是经济发展进入了以提质增效升级为目标的新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总之,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转型升级,克服困难,实现换挡,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换挡”。
新常态呼唤新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严肃批评了政府一部分工作人员的不作为现象,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政府工作报告》还严肃批评了乱作为现象,指出:“有权不可任性。”那么,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作为应当在哪里呢?在于贯彻落实推动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上,在于认真把握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这三项重点上,在于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上。我们要按照“两会”的精神,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在收官之年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谋划好未来五年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胜利的发展蓝图而努力。
新常态呼唤新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并把“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这里透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实现“双目标”,要靠打造“双引擎”。这预示着经济发展新常态找到了充分可靠的新动力,这就是13亿中国人民共圆中国梦凝聚起来的中国力量,这就是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中焕发出来的中国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前夕还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要靠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智慧力量。实现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要靠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要靠包括广大农民和贫困人口在内的全体人民同步进入小康;全面深化改革,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依法治国,要靠法治的力量,而法治的力量来源于全民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必须唤起人民作为依法治国主体的自觉;全面从严治党,包括严惩腐败,更是离不开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离不开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的参与和监督。
“大道至简”。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纷纷议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打造新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的支撑点在哪里?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终于有了答案。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新观念,需要新作为,需要新动力。说一千道一万,这个新观念要靠群众观念、群众路线,这个新作为要靠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这个新动力要靠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神聚力,开拓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
徐光春:正确认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2012-03-21 |
今日青年:创造引领未来的一代 | 2012-03-21 |
把握好中国梦的重要遵循 | 2012-03-21 |
中国力量的主体指向与依靠对象 | 2012-03-21 |
“三个自信”支撑实现中国梦 | 2012-03-21 |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 2012-03-21 |
李学春:汇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正能量 | 2012-03-21 |
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 2012-03-21 |
梁 伟:工会工作创新发展需要强化科学思维... | 2012-03-21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 2012-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