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几天,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成为台湾岛内外关注的焦点,专家学者及有识之士相继提出逆耳忠言。这也难怪,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看望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对两岸协商基础“九二共识”的强调格外引人注目。习总书记以一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生动描述了倘若失去协商对话的基础,两岸关系将回到动荡不安的状态。
如果熟悉两岸关系,自然会想起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去年7月的一段话。她在接受台湾一家媒体访问时表示,假使民进党在2014年底的“九合一”选举中选得好,中国大陆“会朝民进党方向来调整”,而假如2016年最有可能赢的是民进党,大陆“自动会去创造条件”与民进党对话。从习总书记讲话看,蔡主席恐怕错估了形势。
两岸政策一直是民进党最大的罩门,甚至被认为是民进党未能赢得2012年“大选”所欠缺的最后一里路。有段时间,民进党确曾积极审视自己的两岸政策,几个月间连开九次闭门辩论会。不管讨论结果如何,对于两岸政策的检讨态度,不是郑重其事,也是煞有介事。可惜的是,几次碰触到“台独党纲”,都低空掠过,民进党依然走在旧有的路上。在去年年底台湾最大规模的地方选举“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确实选得不错,不过,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国民党的失败,并非民进党的胜利,当然更不是台湾民众对于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认同和肯定。
回顾2000年至2008年民进党执政的8年,两岸实在没有什么美好记忆可言。相反,2008年后认同“九二共识”的国民党执政,尽管“九二共识”饱受绿营谣诼,这一共识却在几年间造就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荣景: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的21项协议,促成了两岸三通,使两岸经济合作走上制度化轨道,两岸更建立起多层次沟通渠道。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零反对票通过时,谁会想到彼时对抗的两岸会在10年间通过对话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协商,最大的功绩不是人员交流、经贸往来的数字,而是由此带来的两岸顺畅的沟通,令误会越来越少、擦枪走火的几率越来越低。金门,曾经的军事前沿重地,成为大陆居民可以落地签的旅游胜地;距离台湾最近的平潭,则成为两岸合作的综合试验区……两岸人民生活的安定、安心,才是最大的和平红利。
当和平发展成为两岸的新常态,有人或许忘记了没有对话协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的痛苦,轻视“九二共识”作为协商基础的价值,结果将如何呢?刚刚逝世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李光耀观天下》书中曾写了一段预言:“在国民党统治八年后,假设民进党上台,要改变政策,台湾的农民和企业家会感到痛苦,民进党就会在下届或再下届选举中落选。”智者已去,智慧永存,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