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3 .“四个全面”的实践要求
“四个全面”作为一种战略布局,要改变中国现实、引领中国发展,关键在于实施、在于实践。“四个全面”的实践要求,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协同推进。“四个全面”贵在全面,非“全面”不足以成事,非“全面”也不可能成事,一个“全面”无法落实,“四个全面”就会落空。为此,需要加强宏观谋划、顶层设计,从“四个全面”的内在结构、有机联系出发制定实践方略,形成“四个全面”的互动机制、照应机制,避免各行其是。实践“四个全面”,既要求总体上的协同,也需要每一个“全面”内部的协同,每一个“全面”内部均衡推进、协调发展,才能达至“四个全面”协同的理想状态。
创新推进。实践“四个全面”不会一帆风顺,将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化解困难、消除障碍的关键在于创新。如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都是难题、“硬骨头”,必须更新改革观念、创新改革推进方式,才能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改革难题,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创新的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深刻革命,需要创新立法体制、执法体制、司法体制、监督体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要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唯有创新从严治党的理念方法,改革从严治党的机制。实现“四个全面”的整体协同,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全新的实践,通过何种机制实现协同,通过何种制度保障协同,更需要创新和探索。
汇聚民智与民力。“四个全面”就其旨趣而言,都指向人民幸福,与人民幸福密切相关。比如,全面小康社会有多方面的指标和要求,但各项指标和要求均着眼于增进人民幸福,为人民幸福奠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法律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全面从严治党的出发点在于通过改变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通过组织、制度保障,杜绝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发生,使人民利益落到实处。“四个全面”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四个全面”的实践也应当依赖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个全面”的实践,是党和政府的事业,更是全体人民的事业。
4 .“四个全面”的当代价值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时代、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战略构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治国理政的新布局。“四个全面”的出发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思路非常清晰。同时,“四个全面”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坐标、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治理方式、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保障,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四个全面”对原有治国理政的理念、思路既有延续和继承的一面,也有创新和超越的一面。
政党形象的新展现。“四个全面”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视野更加开阔,执政理念更为科学,执政方式更为理性,向国人、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成熟政党的定力、追求与智慧。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忧患意识、主业意识、责任意识,彰显了管党治党的决心、勇气和谋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提升了党的威望和声誉,使党重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四个全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比如,“四个全面”深化了对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协同规律的认识。同时,在不少西方学者、政要、媒体看来,西方的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道路,高估西方道路的世界意义和适应性。“四个全面”将以新的布局、新的经验拓展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丰富人类文明发展智慧。
融入国际社会的新机遇。中国快速崛起之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赢得普遍赞誉的同时,也引起了部分人的疑虑和误解,妖魔化中国之声未曾间断。“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使国家发展的目标与取向、国家治理的理念与方式、政党建设的方式与途径,更接近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世界潮流。正因为如此,“四个全面”提出后,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如美联社报道称,“四个全面”的提出为中国改革设定了清晰的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四个全面”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更大程度上为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从而消弭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更好地发挥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专家简介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兼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出版专著5部,合著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40余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6项成果获教育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等称号,受聘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
在新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012-12-14 |
习近平首次集中阐述“四个全面” 宣示治国... | 2012-12-14 |
准确把握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 | 2012-12-14 |
准确把握总书记党校讲话精神 | 2012-12-14 |
“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 | 2012-12-14 |
韩庆祥:关于“四个全面”思想内涵的哲学思考 | 2012-12-14 |
“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发展 | 2012-12-14 |
“四个全面”的三重价值追求 | 2012-12-14 |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 | 2012-12-14 |
准确把握丰富内涵 深刻认识理论贡献 | 2012-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