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系列讲话,集中阐述了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指导,通过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措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焦海洋 漫画
一、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多民族、多文化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历史和灿烂文化,造就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是成功的。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助于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干扰,坚持道路自信,努力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中央权威和政令畅通;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要确保各民族享受和履行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还要从实际出发推动政策创新和完善,做到既尊重我国国情和传统又不囿于历史、固步自封,既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又不照抄教条、照搬外国,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妥,防止简单化、片面化,防止忽左忽右、摇摆不定。要通过完善政策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和根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努力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二是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开展民族识别和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二、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民族地区仍然相对滞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也要看到,同步进入小康不是同一个水平的小康,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为首要任务,以扶贫攻坚为重点,以教育、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着力点,以促进市场要素流动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贯通为途径,把发展落实到解决区域性共同问题、增加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上。
三、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
我国民族关系大局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也要正视新情况新挑战。要顺应并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客观趋势,努力推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两头对接机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使各民族群众能够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是取消民族差异,而是各民族在自觉、自愿、自主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既不能忽视民族差异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也不能无视民族共性放弃引导。
要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模式,改变单一的“大水漫灌式”,多做“滴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要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依法保障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着力促进各民族人心归集、精神相依。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对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犯罪分子,对搞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动的犯罪分子,不论什么民族出身、信仰哪种宗教,都要坚决依法打击。
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都要坚决克服。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引导各民族群众从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在祖国大家庭团结奋斗的光荣感、自豪感、责任感。
总之,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形势复杂,任务繁重,有的还面临反分裂的尖锐斗争。民族地区的好干部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要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发挥好民族地区各族干部以及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代表人士的作用。无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都要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齐心协力做好工作。(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之一 | 2013-06-03 |
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 2013-06-03 |
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 2013-06-03 |
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 2013-06-03 |
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 2013-06-03 |
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 2013-06-03 |
共建和谐中国 | 2013-06-03 |
大力加强民族团结 | 2013-06-03 |
团结一心再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 2013-06-03 |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 2013-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