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用辩证唯物主义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李君如
//www.workercn.cn2015-06-29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把握好这“四个全面”,对于我们理解中央的各项决策,做好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具有统领性、指导性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

  有人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句话,内容很明确,也很简单。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一战略布局的论述,就可以发现这四句话构成的战略布局,有很深的内涵,需要正确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战略布局的论述,包含三层深刻的道理:

  第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有丰富的内容。这在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大以来中央通过的一系列决定中都已经有充分的阐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全面”的论述中,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我们也知道,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在“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因此,这“四个全面”虽然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之别,不能等量齐观。一般来讲,“战略举措”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或者说,“战略举措”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也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好,全面从严治党也好,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务必牢记。

  清醒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家正在热烈讨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口,习近平总书记要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四个全面”中的“战略目标”?我们都知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台阶,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今天以及今后五年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可以说,这是我们肩负的崇高、神圣而又艰巨、紧迫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离2020年只有五年多时间了。或者说,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我们在2020年要达到经济目标中有一个硬指标,这就是我们过去说过的“两个翻番”,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十八大时测算,今后8年年均增长7%,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翻一番;年均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从目前来看,尽管这两年经济下行,还在可以实现我们奋斗目标的区间之内。比如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这些数据都在合理的区间之内。但是,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是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我们不唯GDP,但不能没有含有较高质量和效益的GDP.所以,在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时,落实所有的举措,都必须牢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四个全面”科学内涵,讨论“四个全面”中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关系的意义所在。

  第三,“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前面我们提到,战略举措要服务于战略目标,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实现战略目标也不能偏离战略举措的要求。比如讲全面小康,讲发展,不能违法乱纪,不能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除了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之间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项战略举措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间也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不要相互分割、相互冲击、相互抵消。

  二、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把握战略布局

  显而易见,“四个全面”是具有深刻哲理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科学内涵时,必须学会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的要求。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把握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就要从问题出发,统筹协调,以高超的领导艺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首先,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始终坚持讲政治规矩,在原则性问题上决不能含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执行这些决策,落实这些决策,都必须把它们放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去把握,而不能偏离这个战略布局,更不能冲击这个战略布局。而在贯彻这一战略布局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的相互关系上,我们既要认识到党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自身也要改革创新,从严治党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党自身的改革创新过程,又要认识到在中国任何一项改革都离不开党的领导。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根本无法推进依法治国。事实上,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突显了在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过程中,处理好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同党的领导的关系,是多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由否定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的举措,是错误的,极其有害的;以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为名否定甚至取消党的领导,也是错误的,十分危险的。

  其次,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始终坚持科学精神,学会用统筹协调的方法防止和克服片面性。

  “四个全面”被定位为“战略布局”,强调的就是科学性、全面性和统领性。战略,本来是一个军事术语,讲的是具有全局性、统领性的谋略、方案和对策。布局,指的是对事物的规划、安排。战略布局,强调的是在治国理政的时候,党和政府从全局出发对各项工作的规划和安排。因此,这“四个全面”,特就特在“全面”,贵就贵在“全面”,难也难在“全面”,关键就在“全面”。而且,要做到一个“全面”已经很难了,四个“全面”相互配合更难。比如既要把经济搞活,又要把各级干部管住,既要深化改革,又要严格依法办事,要这样做没有科学的头脑是办不到的。因此,我们努力要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在统筹各种复杂矛盾关系中实现“四个全面”。

  再次,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的思想,把“四个全面”作为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来推进。

  “四个全面”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地推进,就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思维。比如在改革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全面改革战略的时候,曾经说过:“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讲的“全面”,不是一个改革接一个改革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而是各项改革协同配合、系统推进的全面改革。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有决心、魄力和胆略,又要有智慧、能力和领导艺术。因此,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于要努力学习运用系统思维及其方法论,把握、操控、统筹、协调好这四个“全面”,全面落实这四个“全面”。

  最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要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处理任何问题都要以法以章办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发展这一硬道理,这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像过去一些地方一些人那样,目无法纪,违法乱纪,以“发展”为名贪赃枉法、中饱私囊。我们要形成以法以章抓发展的新思维。发展要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也要坚持依法治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我们只有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要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包括了改革也要于法有据,不能随心所欲突破法律规定。而要使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两者能够达到辩证统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健全民主程序。改革的举措,凡是同现行法律有冲突的,可以经过民主程序报呈立法机关批准同意后进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

  要把政治规矩和科学精神、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结合起来,有许多重大关系要处理。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候,重点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经济建设与“四个全面”的辩证关系。我们讲要正确认识“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四个全面”的关系。我们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明确了许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懂得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因此,讲“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也好,讲“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也好,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在突出某一方面工作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能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样,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也不能“单打一”,更不能不顾政治规矩、不顾精神文明建设、不顾民生、不顾生态文明。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已经有大量的教训,在推进“四个全面”时务必牢记。

  二、制度与人及其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我们知道,没有全面改革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全面改革就没有全面法治。要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最难的是要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制定的中国到2020年改革的纲领,明确指出:这次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且很明确地提出,要到2020年我国在各方面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一套制度。这次确定的制度改革目标就是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上做出一篇好文章来。也就是说,我们的现代化不仅在生产力方面要实现现代化,而且是制度方面也要实现现代化。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对于这个总目标,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在以全新的、现代的“治理”理论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要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的要求来完善和发展我们的制度。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制度的变革,治理体系与国家制度相联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只有制度的变革,而没有人的能力的提升,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都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所以,我们要把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统一起来推进。三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特别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全社会奉行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因为,“治理”与“管理”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不同的国家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简单地说,管理主要是用行政的办法自上而下领导一个国家和社会,治理则根据社会多元化的特点,采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起来领导一个国家和社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来讲,用现代治理的制度和方式来领导这个国家,是一个极大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型。这就更需要在核心价值观上达成共识。党中央提出,在国家层面上,我们倡导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我们倡导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上,我们倡导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出要培育和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来说,就是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制度与人及其价值观的关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时候,都要处理好制度与人及其价值观的关系。所以,人的素质和能力问题,价值观问题,是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回避不了也回避不得的一个最深层次的问题。

  三、坚持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我们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会遇到许多挑战和机遇,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另一方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创新中破解各种难题。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讲了一个以创新破解当前改革发展难题的大思路。他说,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通过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尽管这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讲的,但对于全局特别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只有在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要求去破解各种难题,就能够把“四个全面”落到实处。

  讲到创新,我认为,我们今天特别需要形成一种创新文化。创新应该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所谓“创新文化”,就是要让创新成为我们的一种文化氛围,一种文化习俗,一种评价标准。与此同时,要形成这样一种创新文化,就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创新和务实的关系。中国人是很务实的,我们这个民族很务实的,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教条主义错误的,但毕竟不是主流,主流是务实的。实事求是是我们好的传统。创新和务实本来在本质上不是对立的,务实是创新,创新是更好地务实,这两个精神应该是统一的。但是,在务实的情况下,会因为务实而忽略超前发展的思路。务实有它的两重性,有利于创新的务实,有时候也会忽略超前发展的思路,所以创新只有成为一种文化才能与务实更好地统一起来。二是创新和传统的关系。这是一个更复杂的关系。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的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也正是因为几千年的历史,有非常好的传统,往往制约着我们创新。所以说传统对我们来讲也是有两重性的,我们要弘扬传统的文化,有利于这个民族脚踏实地地往前走,但是传统又会导致守成,制约创新。因此,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统的民族来讲,创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建议把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去看,要用创新文化来使我们的传统能够走向新的创新的传统。三是创新和科学的关系。科学本质是创新的,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但是科学一旦研究出来之后,它就形成了一种对规律的认识,以后人们就可以很好地按照对规律的认识去改造这个世界,这就是科学的意义所在。反过来,在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以后,也可能对新兴事物及其背后发生的新的规律会排斥。历史上,对好多创新的排斥都以科学的名义,这是一个教训。因此,如果创新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的话,就可以处理好创新与科学的关系,在科学指导下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科学。四是创新和规矩的关系。社会要有规矩,要讲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规矩过于刻板,就会影响创新。当然,创新不反对规矩,但要在创新中完善规矩,在创新中形成新的规矩。这样,就可以使得创新成为我们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基础。总之,创新必须处理好它和务实、传统、科学、规矩的关系,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理念,甚至成为一种道德。我们要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需要形成这样一种创新文化。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把握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必须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四个全面”、制度与人及其价值观、坚持与创新等辩证关系,使得“四个全面”真正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地推进和落实。

  “长风破浪会有时”。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我们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勠力同心,一起奋斗和前进,不仅能够圆满完成今年的任务,而且一定能够扬帆远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