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早在160多年前对于世界文化的全球化,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这之中所言的“文学”,不单单可以理解为文学作品,更可以理解成为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共产党宣言》对21世纪的国际文化格局做出了精准的预言,需要我们对这本影响深远的小册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索。
当代“全球化”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比如此起彼伏的种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民族中心主义、霸权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等话语一直存在于“全球化”浪潮的反抗之中。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民族被全球化裹挟下融入在一起。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制度的全球化、管理的全球化、社会交往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文化作为最为根深蒂固于核心价值观中的品质,最难以改变,也最容易互相摩擦。
经济的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进程。在当前社会,各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盟的确增多,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新兴“金砖五国”等,经济的全球化,并不代表文化的全球化,中国在文化的软实力发展中,需要明确自我的价值观,澄澈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后,中国重塑了价值观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是关键的一环。在全球化的舞台中,中国怎么样融于“世界的文学”中呢?当代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可能性。中国必须用一种西方能接受的话语体系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需要用一种平和温婉的方式给世界呈现一个开放、平等、富强、民主的中国。
文明没有十全十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对话和启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通过重读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高扬自我的文化桅杆,寻找到自己的文化灯塔。中国需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建立价值观自信,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作者为河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
杨匡汉:拒绝文学“迷信”和功利诱惑 | 2011-11-29 |
高校学生母语文化意识缺失不容忽视 | 2011-11-29 |
以爱国主义统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 2011-11-29 |
公民道德、文化认同与全球语境中的国家软实力 | 2011-11-29 |
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华文化自觉 | 2011-11-29 |
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华文化自觉 | 2011-11-29 |
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华文化自觉 | 2011-11-29 |
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华文化自觉 | 2011-11-29 |
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华文化自觉 | 2011-11-29 |
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华文化自觉 | 2011-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