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姿态
周爱兵
//www.workercn.cn2015-07-20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建设伟大国家必经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党和国家开启了历史新征程。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新思考和战略新谋划,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锐利武器,展现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

  何为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清醒把握当前时局和使命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研判,点明了现阶段中国现代化事业特具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为什么说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其“新”在哪里、“伟大”体现在何处?概而言之,就是当今中国已到了一个关键历史节点,我们所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风险,必须清醒判断时代大局和世界大势,并拿出前所未有的进取勇气,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艰巨使命。

  实现发展大转型: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的趋势特征,必须加快从追赶型借鉴型经济体向创新型引领型经济体转变。新常态表明我国经济正迈入更高级阶段,面临实现重大转型的任务。这个大转型包含多个维度,从经济增速看,是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技术和产业看,是要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水平;从人均收入看,是要从目前人均GDP7500多美元的中等偏上提升至高收入水平。实现这个大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将使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根本上重塑中国经济的整体面貌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在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转型的实质是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结构、动力的全面换挡升级。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在全球竞争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科技水平总体不高、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仍较突出,尚未完成工业化同时又面临空前的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在新常态下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使中国这样13亿多人口规模的经济体跃入高收入之列,是正在破解的“中国难题”,也是罕见的世界难题。

  完成改革大攻坚:面对时代及社会进步特别是人民对体制环境的更高期待,必须在啃下各类改革硬骨头上取得决定性进展。改革造就了当代中国,改革决定着未来中国。在经济及各领域交往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期望值在提高,对体制环境和政府行为有更高的要求。当前,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好各种社会问题,根本动力在改革、出路在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落实好全会提出的改革路线图和任务书,任务艰巨而繁重。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既有难啃的各种“硬骨头”,又有妨碍改革举措落地的“中梗阻”,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改革预期,都无法绕过、必须回应和突破。改革如同一场攻坚大战,要把未完成的改革“啃”完,并推进“改革的改革”,不断破除各种观念固化、利益固化、体制固化的藩篱,推动各方面体制机制与时而进,使中国成为一个可改革的社会、始终充满活力的社会。

  推动文化大创兴:面对现代化深化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在融汇历史传统和现代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更大发展。现代化从文化角度看是塑造新的文化形态的过程。改革开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但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与我国国际地位的不相称,无不凸显着当下的文化短板和文化赤字。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加速转型转轨大背景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加快推进,对文化变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多方面需求。文化作为维系国家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作为国家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必须更深度地融入经济发展,为经济全面提质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必须更有效地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必须以文化创新引领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有五千年丰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有改革开放以来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的成功经验,有这些年文化改革发展形成的良好局面,应当而且必须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树立全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赢得全球大博弈:面对世界格局深度调整和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牵制遏制,必须在维护和创新完善国际秩序中赢得主动。近代以来由西方主导建立的世界秩序,现在正经历500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的强烈冲击。这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世界秩序向其内在本质的回归。中国是在原有世界秩序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后的中国也深刻影响着现有秩序。由于维系旧秩序的是旧利益和旧思维,对原有权力和利益格局的触动,使一些守成大国和周边国家视中国为威胁,千方百计对我进行干扰和遏制。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既要在维护现有体系中实现和平发展,又要以自身发展创新和完善旧秩序,是中国注定要扛起的历史使命。必须创新战略理论和战略思维,提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能力,在新的世界大棋局中走好每招棋,以大战略、巧策略跨越各种陷阱,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就是在民族复兴极为紧要的关口,对我们的道路选择、治理能力和创造精神等提出了整体性挑战

  综观当前阶段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我们面临着一场历史大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场大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和潜能的考验,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和净化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中华文明活力和创造力的考验。

  如何走稳中国道路又拓展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是由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决定的,其正确性已被过去30多年实践所证明,其优越性已体现在与各国发展竞赛成绩单的比较上。今后我们要攻坚克难,续创发展的中国奇迹,根本在于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道路。在道路问题上首先须有大定力,经得住任何干扰,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同时要看到,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中国道路并不是已筑好的一条笔直高速路,简单踩下油门就可顺利直达终点。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根本方向,但现实世界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风险必定不少。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前进潮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做到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不断拓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的具体道路,这样才能使中国道路愈走愈宽、行稳致远。

  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同时有效提升管党治党水平。当今世界不同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的竞争。长期以来,我们党在积极探索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问题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制度体系,实践证明是有显著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也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人的肯定。面向未来,一方面必须坚守好我们选择的这套制度体系,始终保持坚定的制度自信,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我们的制度体系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因此绝不能搞固步自封,不能把过去曾经行之有效的做法凝固化,或者把实践中还并不那么完美的东西模式化,而是要坚定地通过改革不断革除制度弊端,使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而持久。同时要看到,在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党作为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是构建和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当前“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仍尖锐地摆在党的面前,必须在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深化党的建设各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党依宪依法执政水平,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可靠保证。

  如何在实现国家崛起过程中同步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五千年赓续不断的历史,使中国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明型国家。综观近现代史,中华民族不懈探索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华文明在冲击中求变革、求新生的过程。经过170多年持续艰苦奋斗,中华文明主体意识不断获得新觉醒,正在一步步实现华丽蜕变。我们建设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必须从文明的高度着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沃土,传续民族历史文化的内在基因,博采世界各国文明之养料,最终铸成中华文明的现代巨厦。如果说夏商周是中华文明的1.0版,秦以后到近代两千多年是2.0版,那么我们正在努力再兴的就是中华文明3.0版。过去源起西方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等,曾经使人类文明大步向前推进,但西方文明正面临结构性困境和内在危机,既未能解决世界的和平问题,也未能解决全球2/3处于发展中人口的减贫和发展问题,更面临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问题的新挑战。今天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双重使命,就是要在实现自身向工业化信息化等多重转型过程中复兴中华文明,同时积极回应当今时代重大课题、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必须全面激活中华文明在现时代的生命力,努力占据人类物质和精神创造的一个主场,以更多中国发现、中国方案、中国思想,同各国一道把人类文明在21世纪推向全新高度。

  怎样赢得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从这场伟大斗争中来,并给予强有力的指导,充分展现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

  源自最新实践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回顾十八大以来这两年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大担当和大智慧,从容谋划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披坚执锐推进全面改革和法治建设,锲而不舍狠抓改进作风,不惧风险掀起反腐风暴,各项事业开新局、创新风,极大提振了全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围绕如何有效应对十八大后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出来的,并给予这场伟大斗争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可以深切感受到大时代下共产党人的执着信仰信念,对国际国内大矛盾大问题的透彻分析,对复杂环境下中国大战略的运筹谋划,对如何爬坡过坎大政策的竭心创制,展现出大国领袖的宏阔视野和领导风范。总之,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观点,科学回答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新阶段,是21世纪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未来的行动指南。

  应对这场伟大斗争的科学战略布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抓住了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和总部署,是推进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宏韬伟略。要看到“四个全面”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引领前行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可以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紧紧围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关键点谋划和展开的,是党中央领导这场伟大斗争成功开局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我们深化这场伟大斗争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的历史大考必须加强新的理论武装。实践发展推动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引领实践深化。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大考,能不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们对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识是否到位,取决于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能否达到高度认同。要把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付诸实施,首先要最广泛地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学真信、见诸行动。要坚持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认真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理解,自觉贯彻并创造性地加以落实。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全面深入做好解读阐释,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实干和实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作出贡献。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