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谋事要实
杜凤英
//www.workercn.cn2015-08-08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读罢习近平同志的《之江新语》,对其中几篇关于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文章印象很深,特别是“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一文,词句凝练,言简意深。笔者深切体会到,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真正做到“深、实、细、准、效”,恰恰是“谋事要实”的具体体现。

  求深——深入实际,了解实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领导干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就疾呼“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要想“举事必成”,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谨慎决策,以保证在各项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调研要求深,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唯书、不唯上,走出“领导定调子、基层找例子”等思想误区,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调研中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求实——实事求是,尊重事实,虚心向群众学习。早在1941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撰写《农村调查》的序中强调,对于调查研究,“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真心实意地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求细——广开言路,精确调研,掌握全面情况。一些决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其根本原因还是了解情况简单片面,对问题的研究不深不细。在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做“精确调研”,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来龙和去脉。只有精确调研,才能做到对策的“精准发力”。领导干部若不能“精确调研”,只做表面文章,结果可能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闭着眼睛捉麻雀”。不仅谈不上“举事必成”,还可能贻误工作,影响事业发展。

  求准——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阶段。调查是了解“是什么、怎么样”的阶段,表现为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产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研究则是要回答“为什么、所以然”的阶段,是通过科学理性的研究使调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目的是找到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因此,调研必须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准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症结所在。

  求效——求真务实,有的放矢,力求真正解决问题。毛泽东在他的经典名篇《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强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要把调研做实,就必须强化“问题意识”,针对问题研究治本之策,努力在切实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真正化解矛盾上做文章。调研必须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面临的改革与发展任务空前艰巨,党员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调查研究,才能使我们的政策或工作方案符合实际情况、适应客观规律,才能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真正做到“谋事要实”。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