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辩证理解“有钱不花是懒政”
高路
//www.workercn.cn2015-09-23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有钱不花’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懒政和宏观经济不景气的首要根源”,这是由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蓝皮书中,一句颇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表述。

  乍看起来,这一表述倒是跟前段时间“反腐阻碍经济”的说法有某种类似之处。当然它们说的不是一个道理,动机也不一样。那些拿着社科院的报告准备为自己的大手大脚开脱、或者以此为理论基础又要大干一场的人,恐怕这次还是要失望了。

  不花是懒政,这句话大体上是没错的。衡量一个地方的治理水平,花钱是一条很好的标准。治理得好的地方,通常每一分钱都有用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论上并不存在花不出去的时候。而治理不好的地方,则常常因为政府的工作没做好、预算不够科学、反哺社会的机制没理顺,所以怎么花都有问题,都不让人省心,都会引来群众批评指责。久而久之,许多人干脆不花,从而变成“懒政”。

  在财政花钱方面,美国是个典型。它的财政透支许多年,不但美国是这样,西方的很多国家也是这样。财政如何花钱是门学问,花多了不好,花少了也不好,我们自然不能像美国这样,把财政赤字当成常态,但也不能像有些地方那样,总是临近年末,搞“突击花钱”。

  其实,财政的钱多只是表面现象。在亮丽的财政报表背后,还有很多地方,老师拿着微薄的工资,穷人的家庭为一日三餐愁眉不展,贫苦的孩子还没有学上,因病返贫的悲剧还时有发生,一些市民村民还在用着落后的基础设施……困扰城乡发展的核心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钱不是多得没地方用了,事实上缺钱的地方多得是。中西部地区缺钱,难道沿海所谓发达地带就不缺钱吗?保障房建设得如何,治堵工程有没有什么进展,污染问题解决得怎么样?这么一圈质问下来,估计没几个地方政府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做得很好,真的很会“花钱”了。

  当然,还有一种畸形的花钱观,它表现为对政绩工程的大方和对民生工程的小气。花架子搭得起劲,不惜成本,可真正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它又开始斤斤计较起来,摆各种“事实”,讲各种困难。

  另外,看到“不花”的同时,也要看到形形色色的“乱花”。不花是懒政,表明预算执行力差,乱花则更为可恶。“不花钱是懒政”的鞭笞,不是要求回到公款吃喝,三公消费托起的畸形市场时代,也不是由此就可以有乱花钱的理由,不是要工地遍地开花,建设大干快上。那种短暂的繁荣不值得留恋,它没有做到科学发展,不讲究可持续性,也更容易滋生腐败——变相地将财富向少数人集中。

  公众之所以对“花钱”或“不花钱”保持一种警惕的心态,不外乎是对花钱过程缺乏透明和公平的担心。不知道花哪些钱、办哪些事儿,也不知道花得是否合适,既然没有办法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得好,不如不花更安全一点。所以,公众对花钱的质疑其实并不是针对花钱本身,而是对花钱的过程存疑。

  在怎么花好财政钱这件事上,重中之重是要理顺花钱的机制。该花的花,不该花的就不花,如果基于这样的原则和机制保障,多花一点或者少花一点其实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群众也能理解。也就是说,有这样一种机制,钱多不是问题,花钱也不是问题,不花钱更不是问题。

  所以,对社科院这个报告中“不花是懒政”的观点,还是需要辩证理性地加以认识。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