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在某高校一次考试中有这样一个题目:结合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其考查重点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题目有现实意义,也有知识含量,然而评分标准却误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简单地平行论述,没有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或许是出题人的疏忽,但这种疏忽恰恰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包括部分理论工作者对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存在模糊甚至错误认识。这样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在高校考试中,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的掌握情况十分重要。材料分析这种开放性问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无论教科书还是考试,都应把政治导向置于首位,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和基本方法论的价值取向切实体现出来,更好地培养和武装青年学生。前述考题评分标准没能体现这一点,就有可能误导学生,使其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一些思想体系的地位是等同的。而这是一种必须加以纠正的误区。
近年来,社会思想意识领域存在夸大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倾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积极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非常必要和重要。但是,将其过度拔高甚至欲以其作为社会指导思想则是严重偏差。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思想意识是一定生产方式和社会存在的产物,而儒家思想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对儒家思想应持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将其与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相提并论。应该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糅进儒家思想中,而是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儒家思想,这里面的主次关系不能颠倒。
从这一事例也可以看出,在思想越来越开放、价值越来越多元的当下,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刻也不能放松。思想开放,不等于没有主导;价值多元,不等于没有核心。在推进思想开放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借鉴中必须防止出现反客为主的倾向。例如,在大学教学中,外国原版教材的引入和运用是教改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但部分人产生了原版教材崇拜甚至唯原版教材的倾向。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原版教材被拔高使用的问题,把原版教材的理论视为最高、最时髦的东西,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看作过时的教条,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在相关领域的指导地位。还有少数高校的“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专业课在一些高校被看作“硬通货”,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而“两课”不算核心课程,致使一些学生觉得“两课”可有可无,进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学生面临的选择较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正确的方法论,应成为大学生成长的根本引领和素质养成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阵地,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消除弱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象,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者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教授)
析意识形态“一元论”与“多元论” | 2011-09-05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学创作 | 2011-09-05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 | 2011-09-05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 | 2011-09-05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 | 2011-09-05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 | 2011-09-05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 | 2011-09-05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 | 2011-09-05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 | 2011-09-05 |
王秀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 | 2011-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