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代又一代的干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真可谓“赤诚于心、奉献于行”
在新疆采访,有一片树林,让人颇为感动。
“开一块地不容易,我死后就把我埋在这里。不要墓碑,只在上面栽一棵树。”新中国成立后,塔里木垦区第一批拓荒者的选择,演变成当地干部死后栽树纪念的传统。60年来,树林蜿蜒成片,在戈壁沙漠边缘传唱着精神的颂歌。
不仅仅是树林。60年来,天山作证,沙漠作证,新城作证,这些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干部们,把汗水和心血洒在了祖国这1/6的土地上。他们把蚊虫视为生态的赐予、把断电看作仰望星空的机会,投身为祖国守边、为百姓谋福的伟业。新疆的沧桑巨变,正是对他们最好的礼赞。
也不仅仅是新疆。这段时间,青海原副省长尕布龙的事迹,引来强烈反响。把家变成“牧民店”,免费为来西宁治病、办事的牧民提供服务,最多一天来了七八十位牧民,十几年来送诊贫困农牧民达3000多人,这位“牧民省长”的事迹,死后多年仍为牧民传颂。在西藏,“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这里的干部和建设者们始终不渝地守护和传承着“老西藏精神”,孔繁森、李素芝等就是不同时代的典型代表。
做好西藏工作,要“着力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做好新疆工作,要“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谈及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屡屡强调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是扎根雪域高原,还是奋斗天山南北,抑或内蒙古的草原深处、宁夏西海固的黄土之上、广西的大山之中,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真可谓“赤诚于心、奉献于行”。
应该说,很多民族地区发展还相对落后,环境也相对恶劣。但惟其艰辛,更显勇毅;惟其繁难,更见精神。新疆和田一年四季扬沙浮尘,有“一天三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之说。但和田各族干部却说,“这里的沙是有机的,吃多了对胃好”。这样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来自信念与信仰。谈到苦、怕、累,他们如此说:苦,但我们不抱怨,因为这是我们的选择;怕,但我们不退缩,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累,但我们很心安,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一心为民的情怀,直面矛盾的胆识,舍我其谁的气魄,让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了各族群众致富的领头人、民族地区发展的主心骨。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中秋节前,有媒体采写了一组援藏干部的“新闻速写”:医生张含听到最多的藏语就是“奥呀啾(谢谢)”,干部孙世宏在西藏穿坏了11双鞋子,老师李志东只能通过视频与4岁的儿子聊天……但是,他们的艰苦付出是值得的。正如一位新疆干部说的,我们为群众干了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们都会记在心里,送来一面面锦旗、一袋袋土豆、一个个西瓜。这种人心的“积分”,正是国家认同最牢固的黏合剂。
少数民族干部的辛劳与奉献,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要真诚关心、热情关怀、切实关爱在西藏工作的干部”“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把宝贵年华奉献给新疆的各族干部要给予特别关心”,中央的要求正不断落实在具体举措中。从制定西藏干部职工特殊的工资、福利待遇政策,到为南疆干部增加补助、表彰提拔优秀驻村干部,都激励着更多人扎根民族地区、建设民族地区、奉献民族地区,把功勋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分别题写的贺匾。明天,新中国也要迎来自己的66岁生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3亿多勤劳勇敢的人民,已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管在哪里工作、在何处守望,每一位共和国建设者都是英雄,让我们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