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友人时谈到:“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这里,他把全面建成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实现全面小康看作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性工程。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创造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布局中的战略定位
对于“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就明白无误地昭示世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具有战略引领的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2020年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我们所有的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以这一战略目标为统领,从时间坐标上看,其他“三个全面”也交汇到了2020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它们都内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之中。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对此,党的十八大也作过明确的战略部署,即“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从严治党方面,中共中央于2013年底公布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囊括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创造性成果,并以其他“三个全面”的协同推进为标志,大大丰富了自身的基本内涵,彰显了我们即将实现的全面小康这一社会形态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的,其他“三个全面”是手段。四者各有侧重,不能等量齐观。可以说,如果离开了全面建成小康的正确引领,其他“三个全面”就失去了根基,失去了方向。换言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必须服从、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
总之,我们要深刻理解、科学把握“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真正搞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坚强起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
从长远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疑是托起中国梦的奠基性工程。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它们作为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整体,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的丰富内涵,科学制定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战斗号角。那么,我们即将建成的全面小康到底是什么样的小康?究竟需要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和评价我们的小康?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表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由此可见,全面小康社会乃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
对于什么是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有一系列通俗的表述,就是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表述语言朴实,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现在离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满打满算只有5年时间。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5年时间。怎样确保在这5年内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各项目标?一个关键是要及时制定出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全面小康落实和验收的依据。
仅仅从经济指标来说,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据有关部门测算,实现这个翻番,未来几年GDP年均增长必须保持在7.1%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必须保持在7%左右。回顾从1978年到2012年的35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是9.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是7.4%.但是近两年来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都开始放缓脚步,经济下行的压力从去年第四季度进一步显现出来。如果GDP和人均居民收入增长连续跌破7%,那么到2020年实现再翻一番的难度就会很大,这就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度也会增大。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很重要,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放松发展经济这根弦,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提质增效、科学发展,不仅把蛋糕做大而且要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除了经济指标之外,随着2020年重要时间节点的日益临近,我们还有必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完成的其他方面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加以细化分解,建立起更加直观和可操作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不仅包括上述经济发展,而且包括政治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是一个五大建设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综合指标体系。
三、全面谋划中国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探索研究现代化远景规划
从2012年到2022年的10年时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它的显著特征,就是实现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换言之,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不仅要率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100年”(建党100年)的伟大任务;而且还要率领全国人民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基本实现现代化,完成“第二个10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的伟大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两大历史任务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只有全面建设好小康社会才能顺利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并为未来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不要以为未来30年的现代化建设仅仅是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简单延续,它是更高阶段上的国家建设,必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新问题、新挑战,现代化的最终实现需要更宽广的视野、更宏大的战略、更严酷的斗争,是经济模式、生产方式乃至文明形态的根本转变和飞跃。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实现现代化的未来反观和审视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更主动地对接未来现代化的新征程。换言之,我们必须全面规划好现代化建设的新蓝图,决不能认为它离我们还很远,还用不着操心。要知道,国际上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的国家比比皆是。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它们的教训。
由此可见,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我们党既要率领全国人民成功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要科学认识和谋划未来30年的现代化建设全局,积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我们即将开启的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子?它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这也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样一个宏伟目标,并围绕着实现这个目标,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其中包括“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战略设计。这为未来30多年实现“第二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乃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目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胜利在望,从2021年开始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未来的这30年并非一帆风顺,既有不断出现的艰难挑战,也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需要认真谋划、大胆开拓、谨慎行事。我们要研究清楚,在未来30年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做哪些事情、采取哪些举措、经历哪些阶段、克服哪些困难、实现哪些目标,切实发挥其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万众一心、共创辉煌的作用,确保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众所周知,30多年前,在改革开放刚刚启动的历史时刻,邓小平不仅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且在总结、借鉴毛泽东“两步走”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基础上,逐步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指明了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邓小平因此成为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现在,我们到了即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关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及时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两个100年”的发展战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设计。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的未来会越来越好。(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梦”的文化力量 | 2012-12-07 |
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前进 | 2012-12-07 |
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 2012-12-07 |
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 2012-12-07 |
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 | 2012-12-07 |
五个问题带你读懂“全面小康” | 2012-12-07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 2012-12-07 |
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012-12-07 |
走稳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关键一步 | 2012-12-07 |
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丰碑 | 2012-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