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新思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定位。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由一系列战略思想构成。在“四个全面”战略中,每一个“全面”都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而提出的一整套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拓展。
十八大以来,党的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路线图: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一步步清晰起来,到2014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已经集其大成,成为完整的理论框架。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的新思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定位,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战略棋局的新思考,是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对中国发展目标的新定位
“四个全面”充分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时代眼光,具有普遍的世界历史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个全面”“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在经济总量领先但人均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更具有包容性的发展;在一部分人和一些地区先富起来之后,如何实现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相互促进;在社会保障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如何转压力为动力,大力提升创新能力,把一个经济大国变成为经济强国;在物质生活相对有保障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全面提升;在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根据新的形势做出新的更加全面而系统的思考和抉择。
纵观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四个全面”所确立的目标和确定的历史方位。总体上说,1945年前,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1949年前,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为了建设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富强、文明、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取得了许多成绩,也走过许多弯路,最终摸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愿景;1982年,党的十二大郑重宣布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此后,党带领全国人民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保持了持续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到2001年,中国人均收入达到1035美元,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目标总体上实现。
但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由原来的“全面建设”改成“全面建成”,表明了党对建成小康社会信心的增强。从邓小平提出“实现小康”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发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全面。由计划经济时期优先关注国强,到国强与民富并重,再到将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由比较看重经济发展,到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由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到重视内涵和质量发展,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由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到更加关注和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正;从追求国家的富强和安全,到注重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实力及总体安全,等等,都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新的时代定位。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进行理论探索的新拓展
“四个全面”充分展现了新的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有着深厚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是一以贯之的“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是高瞻远瞩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揭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体现了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其中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统领性的目标,即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彻底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的保障。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顺利进行,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样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四个全面”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之中,体现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首先,目的与手段的辩证法。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
其次,重点与全局的辩证法。“四个全面”首先着眼全局,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以及实践探索,所有情况都了然于胸,再从中抓住最关键、最根本、最急迫的问题加以解决。而每个“全面”也是注意处理好总体谋划和抓重点“牵牛鼻子”的关系,如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个全面”既覆盖所有的矛盾和问题,又重点突出、切中要害,每一个步骤应该都抓到了点子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实际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展开,任何局部的突破越来越需要整体的推进加以配合,单兵突进的方式越来越难以奏效了。
再其次,客观与主观的辩证法。“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就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客观发展规律,顺势而为,创造性地开辟历史发展的新途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远行,只有甩开膀子实干才能实现梦想。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接近成功,越是需要永不言退的执着和不怕困难的韧性,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我们才能重攀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峰。
最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法。我们强调理论自信,就在于我们坚持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由实践来检验;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现在,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因而在实践中越来越心中有数、充满自信。我们要沿着这样的方向继续前进,不断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打开新局面。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对推进工作策略和方法的新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中国“发展起来以后”,必然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做到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两年多来,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举措力度空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破局开篇,公平正义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推进治党治国治军,反腐倡廉纯洁队伍,正风肃纪凝聚人心;运筹内政外交国防,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同频共振。科学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决策部署,让局面为之而变、气象为之而新、民心为之而振。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新担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充满自信地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而奋斗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光耀世界的灿烂文化。近代的落伍所造成的落差,积贫积弱和任人宰割的屈辱,使一代代中国人胸怀民族复兴的梦想。可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半途而废,辛亥革命之后,出现了军阀割据的乱局,中国也无法走向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也带领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中国共产党还要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中国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很多时候,只有站在历史的巅峰之上,才能清晰地洞察时代的风云,更准确地把握文明进步的方向。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将是一场艰苦的奋斗历程,也是一次开辟未来的光荣进军。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懈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功。(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中央新闻网站总编辑畅谈“四个全面”战略布... | 2015-04-21 |
在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彰显更大作为 | 2015-04-21 |
在引领新常态中率先推进全面小康 | 2015-04-21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实际 | 2015-04-21 |
把学习贯彻“四个全面”引向深入的若干思考 | 2015-04-21 |
“四个全面”彰显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 | 2015-04-21 |
“四个全面”:提升治国理政新境界 | 2015-04-21 |
落实“四个全面”需处理好“三个关系” | 2015-04-21 |
李君如:落实“四个全面”需处理好“三个关... | 2015-04-21 |
从整体论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2015-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