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整体把握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黄承梁
//www.workercn.cn2015-11-05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完备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在整体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中不断拓展和深化绿色发展新认识,强化新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续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独具特色、内涵鲜明,是着眼两个百年战略目标、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力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机统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理念先导,续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坚持创新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继续沿袭传统粗放型工业文明发展的老路,必然面临难以为继的问题。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十三五”时期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

  坚持协调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塑造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视角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成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把握总体布局中坚持协调发展,就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如果说在这个问题还需提升认识,那就是全社会都要意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视角看,城乡发展一体化与区域结构均衡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逾越的历史任务。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

  坚持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问题的一个基本教训,就是大部分地方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节约资源上做加法,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在能源消费总量上做减法,推动节能降耗。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命运。可再生能源开发、使用和普及,深刻改变着现有能源结构。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化危机为生机。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生态文明归根结底是为了人。只有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才能维护当代人的生存环境,维系资源环境对人类的长远供养能力,实现环境权益的代际公平。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科学把握绿色发展的着力点

  建立绿色发展产业体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要建立一种人与自然、消费与生产、物质与精神之间平衡协调的文明形态。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中心、以“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标、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与生物生长的规律为依据发展生态产业,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信息业—生态服务业”的新型国民经济结构。为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要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特别是要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我国是海洋大国,要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实施海洋生态功能区建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集中力量优先解决细颗粒物、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突出环境问题。

  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是五中全会确定的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调整。当前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治理格局还存在部门利益等问题,要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创新环境管理方式,实现管事、管人、管财相统一。(作者系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