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吉林“十二五”:开创新局面 取得新进展
王雪雁
//www.workercn.cn2015-11-07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步入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肩负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这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宏观经济“三期叠加”和经济新常态的特殊背景,特别是面对东北板块经济下行压力的巨大挑战,我省按照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牢牢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发挥“五大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优环境、惠民生等多项举措,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创了振兴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纵观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出,一是经济总量规模进一步放大,累计经济总规模可以达到“十一五”时期的2倍,从而实现经济总量翻番。2011至2014年我省人均GDP始终保持在全国第11位,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将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倍,人均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省经济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是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我省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实现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翻番,为切实改善民生和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提供了有力保障。发展质量的提高还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果不断惠及全省人民。

  回望过去五年,我省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突出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咬住“五大发展”不放松,在转型发展中始终坚持调整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以此铸就吉林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十二五”时期,我省主动调整需求结构,在重视投资拉动的同时,高度关注消费的拉动作用,在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下,消费增速保持了相对稳定,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工业内部,我省重化工业特征有所改善,重化工业比重逐渐降低,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在“十二五”时期我省重点打造新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全省经济已经告别了以往过度依赖一两个产业支撑的传统局面,初步形成支柱、优势、特色产业竞相发展,多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与此同时互联网向各领域加快渗透,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近年来我省现代装备制造、医药、生物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十二五”时期,我省紧跟国家顶层设计,强力推进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改革方面,我省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和释放了市场活力,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发展;通过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民间投资迅速增加……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吉林经济发展新引擎,并突显其发展活力和后劲。通过扩权强县改革,县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十二五”时期我省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促进对外互联互通,“借港出海”战略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完善提升开发开放平台,基本形成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开放基地和发展腹地互动发展的格局,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对外贸易突破百亿元大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广义的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我省突出利用科教、人才、人文等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打造具有较强原始创新能力的科研平台。同时,我省依托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新开发区、专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汇聚区域各种创新要素,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难题向科技攻关成果、科技攻关成果向中试成果、中试成果向产业化“三个转化”,我省科技成果产出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省牢牢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发挥“五大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实施创新推动等方面狠下功夫,开创了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