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五年规划”凸显制度优势
鄢一龙
//www.workercn.cn2015-11-1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从1953年至今,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十二个五年规划,即将迎来“十三五”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的五年规划,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奇迹之路是以一连串的五年规划为基石而铺就。

  与大部分西方国家只有战略愿景相比,中国持之以恒地制定和实施中长期计划,渐进性调适规划,集思广益、民主决策,“言必行、行必果”推动目标实现,确保中国航船沿着预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中国五年规划制定的目标,总体上都能够实现。以中国“十一五”规划为例,在规划制定的22个指标中,有19个指标完成,其他3个虽然没有完成但也取得了进展;以2011—2014年的数据进行评估,“十二五”规划的28个指标中,预计只有2个指标完成比较困难,估计“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率将达到91.7%,这刷新了历史纪录。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提出的宏伟愿景,其实现情况远没那么理想。奥巴马2008年上台以来的历年国情咨文表明,他所承诺的大部分目标都没能够顺利实现。他在第一届任期的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哀叹,整个华盛顿已经处于四分五裂、一事无成的困境之中。欧盟的目标实现评估同样不容乐观,2000年欧盟提出新世纪头10年的里斯本战略,其三大目标都没有实现。

  中国强大的目标实现能力,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领导力量,全社会才形成合力,推动国家目标的实现与公共利益的达成。党、政双重体制安排是领导权与执行权的分工,有利于推动目标实现。国家掌握了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才使得“经济动物”的企业也不得不符合整个国家的目标理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避免了西方国家制度带来的碎片化、分利化问题,共同指向国家目标的实现。

  五年规划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中国的发展既有一个坚定的方向,长期坚持不变,同时又不断灵活地进行阶段性调整。

  由于中共的长期执政,使得决策者能够从人民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来考量国家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对于外部压力被动响应的政党,而是一个主动的战略行动者。我们可以看到党不断地为人民和国家设置战略愿景,并不断将这种愿景转变为现实。同样,党完全可以根据民众的诉求以及实际情势的需要,进行自我调适,并理性地确定优先次序采取行动。

  每隔五年制定五年规划,集中汇聚十几亿人民的心声,对国家发展目标、方针、战略进行总体设计,成为十几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有了这把标尺,民众更大程度上了解国家,清楚国家未来的发展态势,政府也可以借此鞭策自己尽量朝着规划指引的方向前进。

  伟大的中国梦,一开始是写在十几亿人民的心头上,随后写在一份份五年规划纲要上,最后就写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中国大地上,写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里。未来五年的蓝图即将绘就,它属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梦想,也属于每个人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小梦想。(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